地方债甄别关门:5省市或成债务雷区
1月5日是地方政府债务上报甄别的最后截止日期,这个“烫手山芋”正式从地方政府手里被踢到财政部。
市场人士普遍预期,本轮的甄别所得出的地方债务规模将大幅超过2013年6月30日的审计结果,因为这是最后一轮被认定为政府债务的机会,难保一些地方政府不会打“能报就报”的小算盘。
尽管不到最后公布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地方上报的数字会比较高,但最后公布的规模应不会出现激增,大概在13万亿~15万亿之间,否则债务量过高,会有问题。”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43号文)的规定,上报甄别债务存量后,存量债务将被分类纳入预算管理;统筹财政资金优先偿还到期债务;2016年起,将只能通过省级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方式举借政府债务。
多报与控制的博弈
一位东部地区市级地方融资平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比上次审计的结果增幅比较明显,但在预期之内。”
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规模大概是在13万亿,比2013年6月末的10.89万亿增长20%左右;目前本报记者得到的最高的估算规模是15万亿。
“13万亿~15万亿是个保守的数字,地方政府上报的数字肯定不止这么多,但相关部门不会允许地方政府债务出现大规模激增,尤其是在经济增速压力较大,债务风险本来就已经风声鹤唳的情况下。”有信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