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社科院下调今年经济增速至7.3% 明年继续放缓(2)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挤掉“水分”的增长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正进入7-7.5%的增长区间,这种增长尽管此前10%以上的增长降低一个台阶,但也正在经历一个挤出水分的增长新阶段。最新公布的中国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意外下跌,增幅创2008年12月以来新低,发电量也出现了同比下跌,但这些数据的下滑并不代表中国经济“衰退”或“硬着陆”。

    在改革开放历史上,中国经济总共出现过三次比较集中的“崩溃论”,最近两次分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然而,事实上,中国一直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1978-2013年间,中国GDP增长了155倍。事实也将证明,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过度担忧恐怕也没有太大必要。

    的确,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了17个季度,为改革开放以来时间最长的周期。但是,全球范围看,高增长之后的“增速换挡”是一种必然趋势。根据世界银行增长与发展委员会统计,二战后连续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长的经济体只有不到十个国家,这些国家都是小国,而其余经济体在经历过20年的发展后均开始减速,并且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大幅减速。世界主要经济体,包括美国、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走过的道路也都说明,一国经济在经历一段高速增长之后,需要有一个调整期。增长速度会回落一些,但这种回落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波动式的。

    过去中国增长模式的鲜明特点是“高速增长”和“结构失衡”,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高投资”和“强出口”。从动力转换的角度看,旧增长动力的退出是波动性的,新增长动力的发力也不是平稳的,因此,未来三五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会出现波动,这并不奇怪。在这种新常态之下,中国一方面需要接受经济数据的波动,一方面需要尽快完成结构的优化升级。那种经济下行压力一增大,就寄望政府出台刺激政策“烫平”周期的论点和做法是一种短视,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并无裨益。

    世界需要以新的视角和思维来看待中国经济增速的变化,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有两大发展目标:一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中高收入发展阶段;二是转换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形成内生性增长机制。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700多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或者说中高收入发展阶段。根据国际经验,这个阶段的战略性任务就是防止经济发展中出现增长动力“真空”、收入差距扩大、产业升级困难、技术创新缓慢、社会矛盾激化等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于如何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和替代动力,而不是短期依赖于政策刺激。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