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河南多个粮库骗7亿粮食资金 110人涉案(4)
建库收库、亏库涨库成惯用伎俩
据调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此前的粮食存储点70%是租用企业和民营粮商的库房。一些粮商大肆行贿,使自己的粮库能参与“托市粮”收购代储业务,赚取国家的粮食收储补贴。张怀君从直属库挪用公款230万元作为他和李长轩建仓库的个人入股资金,每年分红20万元。至案发时,两人各获红利120万元。
比赚取国家粮食保管费更快的赚“黑钱”的办法,则是在建粮库和收购粮库等环节上“啃”国家一口。调查发现,有的粮库在自建粮库过程中,偷工减料,虚报库容,甚至虚报根本不存在的粮库,骗取国家建库资金。周口一家企业自建一座粮库,后来高价卖给中储粮。在这个“收库”过程中,李长轩从这一企业获得贿赂400多万元。其中的漏洞有多大,可想而知。
调查中,不少粮库还通过亏库和涨库,蚕食国家粮食资金。河南中储粮系统曾有4200多个企业代储粮库,由于监管不严,有的粮库粮食收购入库时缺斤短两,存储中被盗卖等导致的亏库非常普遍。如漯河直属库下属的一个代储库,2010年就被偷卖掉3万吨价值6000万元的小麦。据河南省检察院反贪局掌握的情况,2011年,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下属各粮库亏库总数达26万吨。
更有甚者,通过往库存粮食中加沙土等杂质,制造涨库,从中谋利。临颍县一个代储库点为弥补盗卖粮食形成的亏库,向库存粮食中掺杂使假,因掺沙数量过多,形成“涨库”,即出库数量超过了入库数量。临颍分库原主任竟将多出的400吨变卖80万元,据为己有。这样的案例,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下属粮库并非个案。
莫让“垂直管理”变为监守自盗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涉及110人的系列案件,暴露出了管理监督上的诸多问题。有关专家认为,各方应认真研究探讨如何改进完善我国粮食储备制度。
这一系列案件突出暴露了中储粮系统纵向监督无力,横向监督缺失的严重问题。
据李长轩供述,他担任分公司总经理的十多年间,除了例行的会议、活动和上报有关材料,中储粮总公司很少过问分公司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有时也会派人下来检查,基本上都是领着去几个管理比较好的粮库看看就走了。据河南分公司人员介绍,2008年,收到“转圈粮”的举报,中储粮总公司也曾派审计人员在河南分公司多个粮库展开大规模的专项检查,只查出一千多吨“转圈粮”,最终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