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眼里的华西村:跟老式的资本主义公司没两样
中国华西——这座村庄坐落在上海西北,开车只要几个小时就能抵达,人口为2000人。虽然许多外国人没有听说过华西,四面八方的中国人都知道华西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成功范例——在这座村子里,生产资料的公有体制不但使人人平等,而且让人人富裕。
每年有两百万游客来这里参观华西奇迹,其中不少人是来自其它村庄的官员,他们可以了解华西到底是怎么做的。
上世纪80年代,当中国以实际行动拥抱资本主义时,华西还是一片乡间低矮的屋棚,道路泥泞。时任当地共产党支书的吴仁宝抓住了新的市场自由的机会,将华西的经济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与贸易,但不同的是:居民们将他们的钱投入集体的锅里,共享他们购买的所有新企业的收益。
“在开放后30年里,许多地方的体制都发生了改变,”吴先生的儿子吴协恩最近在一次采访中说,“有些选择了私人所有制,但华西选择了公有制。最大的好处是人民享有共同财产。”
不过,从外部观察,这种被打上社会主义标签的东西看上去跟老式的资本主义公司没有两样。这家管理优秀的公司有2000个股东,靠分红过着舒适的生活。实际上,华西的事务是由华西集团公司管理的,据说这家公司拥有57家子公司,其中包括另外7个控股公司。该村感兴趣的行业几乎无所不包,从铝材轧压到传统的医疗,从仿涤纶布到房地产。
“我们投资太多,难以计算。”小吴先生说。小吴是企业的总裁,好多网站说这家企业实际上是由吴家家庭成员管理的。他说自己每天都担心出现投资泡沫,谈话中不时引用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的经营建议,以及学习通用电气商业模型的体会。
吴先生宣称的成功是难以证实的,因为公司集团的收入及盈利并不按照审计表格的形式公布。对外公布但未经证实的报告显示,公司雇用的人数至少有25000人,其中许多人就住在城镇区,该区大约3万人口,坐落在华西狭小的法定区域之外。2009年,一家国字号报纸报道,年收入总计达500亿人民币,按照现在的汇率折合77亿美元。
村上的领导人否认了连续不断的有关华西村从实质性的政府补贴(如低息贷款)获得好处的报道,不过小吴先生在采访中说,村上有些企业是靠贷款融资的,负债率高达企业价值的60%。
虽然要求每个村民在华西企业里每周工作7天,但是实际上所有的体力工作是有可能被马克思称为无产阶级的人从事的:成千上万的外埠工人,其中许多是民工,在这里拿到的工资以及享受的福利比其它地方都好,但是他们并不分享华西的利润。要分享利润,就必须有户口,即住宅许可证,华西在户口问题上非常谨慎。
“这就是剥削,”作为江苏省农村研究一部分研究华西的佐治亚理工大学教授王菲玲(音译)说,“因为按照法律规定,外边的工人不能成为当地的居民,他们无法分享自己劳动的成果。给他们支付的工资,如果没有了工作,就被送回老家去。”
“如果所有的民工都被视为社区的正式成员,”王教授说,“那么华西就不行了。”
虽然两代吴先生承认华西村无法甩掉资本主义,但他们坚持说,跟中国广大的地区比,华西已经进入一个较高水平的社会主义阶段,实现共产主义乌托邦只是时间问题。“华西的发展依靠资本主义和商业。”老吴说。但是“资本主义只是一个临时的阶段。我们将最终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本文节选自2011年7月出版的《纽约时报》,作者系该报记者。译者:ring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