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潘卫东:深化推进对于企业金融服务的线上化
7月10日,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之“人工智能予力永续未来”微软主题论坛上,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表示,可以用“四个化”来概括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这是科技驱动金融服务提升能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访谈中,潘卫东介绍了银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如何运用金融科技助力疫情后的复工复产,并就如何从金融科技角度推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发表了看法。
疫情期间,利用金融科技保障企业与社会服务
浦发银行近两年先后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关键领域,开展了前瞻布局与创新应用,一些数字化成果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一方面,通过科技提升金融服务能级。除监管规定必须面对面办理的服务之外,个人业务均实现线上经营,对企业提供在线1+N融资、在线“e账通”等,智能语音客服发挥重要作用,转人工话务量同比下降50%以上,在为客户提供便捷的非接触服务的同时,服务质效和产能也得到了保障。
另一方面,建设开放银行赋能社会。通过“浦惠到家”非银APP,火速上线“浦惠系列预约登记服务”,为社区、企业免费提供流动人口登记、复工员工打卡、餐饮预约等服务。利用“浦惠到家”平台的渠道与客流资源优势,为企业客户提供线上营销和C端客户触达途径。
现在,全球各国都经历了疫情考验,将逐步进入“重启”模式。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新趋势,浦发银行会更加坚定地按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股份制商业银行,推动全行成为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这一战略目标,进一步强化开放银行建设,以“客户体验、数字科技”为双轮驱动,积极推进全栈数字化建设,转换发展动能。
后疫情时代,加大创新,更好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潘卫东表示,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源泉,也是实体经济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银行只有依靠金融科技,全方位创新模式,才能克服传统信贷融资等金融服务方式的局限,真正找到中小企业服务解决方案。
首先是银行要深化推进对于企业金融服务的线上化、智能化,让金融服务能力上台阶,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市场服务需求。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开展市场、行业趋势预测与关联分析,以及,实现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建立实时、动态、多维的风险评估模型与预警能力。
在此基础上,银行可以用科技赋能中小企业,例如为他们提供财务、HR等内部经营管理平台,数字化线上获客和营销平台,智能客服等,还可以基于企业经营数据,提供财务顾问、市场资讯服务能力,“授之以渔”,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经营和抗风险能力,助力中小企业稳健成长。
与此同时,要创新银企合作发展模式,基于银行服务百业的天然属性,连接B端、C端、G端,构建产销对接平台、政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智能化撮合、供需匹配。在开放生态中,银行与企业探索长期共同发展的新模式。
用“四个化”概括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
在疫情的极端情况下,人们的习惯从线下强行切换到线上,线上办公、在线教育、线上签约等等。这不仅让人们认识到数字化的力量,更让人们看到在社会治理、经济形态、服务模式的新趋势。
在展望金融服务发展方向时,潘卫东用了“四个化”来概括: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这是科技驱动金融服务提升能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特别谈到了业务模式生态化,这正是浦发银行开放银行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政府、企业、银行将运用科技手段,共同打造“开放共享、共建共赢”的合作生态,实现业务流、数据流、资金流的高效联动与精准对接,从“单体高质量发展”进阶到产业链、社会治理等层面的“整体协同发展”。
金融科技与未来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近两年,在数字经济的浪潮和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金融科技已成为推动银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新利器。金融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潘卫东表示,在运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能级的同时,作为银行必须坚持“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原则。客户是一切商业逻辑的起点,客户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未来。进行金融科技创新必须坚守初心,从客户场景出发,以客户满意度为评判标准,为客户提供打包解决方案。予力客户,才能共创未来,为整个社会带来持续的价值增长。
潘卫东认为,后疫情时代,社会经济形态、生产服务模式、个人的价值主张都在发生变化,银行必须加快金融科技的突破式创新,不断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在危机中抓住新机遇,于变局中开辟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