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深交所风险平台搭建完成 全方位监测市场运行风险

    如何运用新技术提升监管的质量和效能,是摆在一线监管者面前的一大课题。上证报获悉,目前,深交所统一风险监测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成,全方位监测市场运行风险,并涵盖了对股票质押、融资融券、固定收益等三大重点业务的风险监测。平台运用文本挖掘、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提升了监管的质效及风险预判能力。

    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

    据介绍,在深交所统一风险监测平台中,“市场运行风险监测系统”是辅助交易所市场分析人员实时监测市场运行情况、有效识别风险因素、对市场运行概貌进行整体刻画的综合型系统,以全方位提升市场整体风险监测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股票质押、融资融券和固定收益三大业务风险监测系统则立足不同业务特点,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实现业务风险监测信息化、规范化、模块化,全面支持深交所开展风险监测监控与预研预判。

    “我们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构建交易所风险防控组合拳,初步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风险监测。”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技术在这一系统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首先是利用大数据、文本挖掘等先进技术,有效提高了风险监测的效率。据介绍,深交所统一风险监测平台集成交易数据、监管信息等内部信息与系统内共享数据、舆情资讯等外部信息,辅助监管人员全面把握、深入分析风险信息,有效提高风险监测效率。

    其中,市场运行风险监测系统有机整合内外部数据,汇总提炼政策舆情等散落的非结构化信息,实现数据批量导出、报告一键生成等便捷功能,有效提升市场风险分析效能。

    股票质押风险监测系统通过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填补场外股票质押数据空白,完善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数据库,显著提升全市场质押风险监测敏感性、有效性,为跨机构监管协作和风险应对奠定基础。

    融资融券风险监测系统覆盖标的交易、担保证券、会员强制平仓等信息资源。固定收益风险监测系统融合债券交易、评级数据与发行人财务、监管信息,切实提高市场杠杆水平和信用风险的监测效率。

    其次,运用智能预警模型,推出融资融券压力测试功能,不断提升风险预判能力,帮助监管人员及时制定应对预案、提前防范潜在风险。

    例如,市场运行风险监测系统探索性地纳入了深交所自主研发的图形监测预警模型(GFI模型)和极值监测预警模型(EVFI模型),初步实现对市场风险的自动化预警。

    融资融券风险监测系统支持对任意担保证券、多种股价下跌场景进行压力测试,通过图表跟踪分析不同场景之间的风险变化脉络,动态评估对投资者及股票的影响程度,切实提升两融业务风险自主分析和预研预判能力。

    再者,综合应用可视化技术,使风险状况得以更直观地展示。前述负责人介绍,通过图表结合、动态演示等多种形式,系统让数据“更好地说话”,直观呈现风险状况。

    例如,市场运行风险监测系统的“风险驾驶舱”对市场运行概貌进行“全景式”刻画,辅助分析人员及时掌握市场风险动态。

    股票质押风险监测系统则以“气泡图”形式展示多层次质押风险分布,以“风险雷达图”进行同行业风险比对,以“效益指标雷达图”展示企业运营风险,辅助监管人员多维度把握风险情况。

    融资融券风险监测系统从强制平仓风险等级、风险证券等级等方面清晰展示深市大面积强制平仓风险。固定收益风险监测系统在“债券风险得分”和“个人持债比例”二维坐标轴内直观展示债券风险测评分布情况,有助于监管人员识别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

    此外,深交所还通过构建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强化风险动态监测跟踪。

    据介绍,深交所为不同业务量身打造了风险监测的“工具箱”。具体来看,市场运行风险监测系统构建了市场交易、公司经营、市场资金、市场估值、政策舆情、市场信心等六大模块,涉及170余项观测指标。三大业务风险监测系统则从多个维度对风险实现精准有效监控。

    前述负责人表示,在完善风险监测平台现有功能的基础上,深交所将坚持自主研发,进一步加强科技监管系统建设工作,继续扩充内外部数据覆盖范围,逐步完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优化风险监测模型。依托新一代信息平台建设,打造“更为全面、质量更高”的统一风险监测平台,使科技应用与业务风险防控深度融合,筑牢金融风险防控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