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雄安新区最新消息 绿色雄安正在从蓝图走向现实

    春到雄安,生机盎然。驱车行驶在雄安新区的大道上,一排排生长茂盛的苗木映入眼帘,这是当地正在实施的“千年秀林”工程。“我们这里种的树越来越多,空气越来越好,蓝天越来越多,环境变化很大。”当地村民小孙告诉上证报记者。

    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

    自新区设立以来,“千年秀林”工程已造林11万亩、植树1100万株。按照规划,未来当地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0%,起步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今年4月1日,雄安新区成立两周年。随着绿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一个生态宜居的绿色雄安正在从蓝图走向现实。

    编织“蓝绿交织”的雄安底色

    先植绿,后建城。2017年11月13日,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栽下第一棵树。今年,雄安新区将在前两年植树造林11万亩基础上,完成20万亩造林目标任务。

    上证报记者发现,工人在造林现场忙得热火朝天。在这里,每一棵树都是有身份的,二维码就是它们的“身份证”。通过运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搭建的平台,树木栽培、检查、管护、修剪等全过程将被记录。

    按照雄安集团的公开表述,树在雄安被视为与人一样具有生命情感价值。“千年秀林”,指的不是每一棵树都能活一千年,而是树本身能够像人类一样能自然演替、生生不息。

    3月的雄安,除了绿树,还有碧波。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湿地系统,白洋淀被称为“华北之肾”。此前由于污染,白洋淀湿地功能受到严重破坏。

    白洋淀之于雄安,犹如西湖之于杭州。为全面保护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提升白洋淀生态服务功能,清除围堤围埝、水污染治理、纳污坑塘治理……一系列的措施陆续出台。

    目前,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成效已经初显。记者在白洋淀景区发现,岸边绿柳婆娑,水中碧波荡漾,游客乘船徜徉在白洋淀大淀头村,阵阵微风袭来,十分惬意。

    据当地建设者介绍,新区种树和白洋淀治理就是为新区打好“蓝绿交织”的底色。未来,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森林覆盖率将由现在的11%提高到40%,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的立体生态格局将变为现实。

    提供生态治理的雄安样本

    58天,栽植苗木45.2万余株,包含油松、银杏等42余个品种……这是发生在“千年秀林”造林过程中的一幕,而这个项目的执行者就是上市公司铁汉生态。

    雄安生态环保建设大幕开启以来,“雄安速度”、“雄安标准”、“雄安质量”被要求体现在每一处的细节中,这也吸引了大批环保企业参与到当地的建设中来。

    比如,博天环境在2018年战略升级过程中,配置专人、匹配专项资金成立了雄狮战役工作组,主要聚焦雄安新区及大清河流域的环境治理工作。除了深度参与白洋淀及大清河流域国家级水专项课题,公司还积极参与到当地重点工程的技术招选和方案制定中。

    而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包括碧水源、博世科、先河环保在内的环保龙头先后加速布局雄安生态环境治理、环境综合修复。

    不少环保公司还在雄安及周边设立了子公司。启迪桑德于2013年7月在安新县注册了安新县安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活垃圾处理业务,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2018年5月,公司在雄安新区又出资设立了全资子公司雄安启迪桑德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曹海波曾介绍说,为破解治理资金筹措、技术瓶颈等难题,新区设立100亿元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专项基金,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企业干。按照“第三方运营、第三方监管、政府考核付费”方式,这也将为新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系统治理提供经验和样本。

    绘就林淀环绕的绿色之城

    环境治理,政策先行。在去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绿色生态指标多达17个,占比接近一半。随后的1个月,继生态环境部组建后,河北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作为全国在地方组建的生态环境局铿锵落地。

    为建设一座绿色生态宜居新城,相关规划围绕白洋淀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对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进行了顶层设计。政策明确,成效明显。2018年白洋淀淀区水质与上年相比有所好转。新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综合指数为6.86,较上年下降7.42%,PM2.5浓度比上年下降5.97%。

    作为本土的环保上市公司,先河环保总裁陈荣强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多个环保政策的推动下,大家对于雄安未来的建设非常期待,也对雄安的发展充满信心。

    东风吹拂,春潮涌动。弹指一挥的两年,雄安变得更绿了。这座未来之城呈现林淀环绕、城绿交融的景象,不会太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