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舞蹈动作瘫痪社会保障卡肖建华有多少资产

美国对中国企业技术封锁 想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和创新

美国想对付中国可谓说是绞尽脑计,什么办法都能想得出来,现在美国拿中国企业“开刀”了。根据最新消息称,美国对中国企业技术封锁,对中国核心技术进行封锁,是眼光长远还是短视?美国这样做意欲何为?一起看看。

树欲静而风不止,最近几天,美国不顾双方企业和消费者利益,一再将中美经贸摩擦升级,轮番“加价”。现在美国对中国企业技术进行封锁,这个问题中国将会成功攻克。

美国对华技术封锁
美国对华技术封锁

美方动作主要包括:一是美国贸易办公室代表(USTR)莱特希泽8月1日宣布,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税率由原来宣称要加征的10%提高到25%;二是以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为由,将44家中国企业(8个实体加36个附属机构)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其中包括多家电子、航空研究机构;三是美参众两院同时发起《美国外商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推动近10年来规模最大、力度最强、范围最广的外商投资审查制度改革,针对目标明显。

面对美方的一再升级事态,中方不得不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决定将依法对自美进口的约600亿美元产品按照四档不同税率加征关税,中国商务部还表示,中方保留继续出台其他反制措施的权利。

从提高关税到出口管制,再到投资限制,美国的意图越来越明显,其实就是试图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和创新。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前副代表周小明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美国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从而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短期对中国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长期看作用不大。美国对华遏制将是一种常态,而且有加剧之势,我们要学会适应。

周小明认为,中国是一个开放经济体系,也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技术来源已经实现多样化。美国以外的全球市场也有足够大的空间让中国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东方不亮西方亮。中国只要加大开放力度,更加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以开放化解封锁,一定能实现突围,取得更大进步。

美国遏制中国崛起

第一财经:刚开始特朗普拿贸易逆差说事,以贸易赤字为由,单方面挑起对中国的贸易争端,增加关税。最近,除了关税之外,又在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方面采取行动,这意味着什么?

周小明:最近美国这一系列动作,无论是关税税率从10%提高到25%,还是以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为由,将44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或是推动外商投资审查制度改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和目的,就是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遏制中国的创新。去年8月,美国启动“301调查”,开始部署对中国技术封锁,到目前为止,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对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全面的技术封锁。

一是以国家安全名义,严格限制中国公司并购美国高新技术企业,导致中国对美国投资锐减。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仅为18亿美元,同比下滑超过90%,处于7年的最低点。

最近,为进一步堵死中国的投资,美国还对它的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进行改革,内容有:一是扩展CFIUS审查范围,规定涉及关键技术和关键基础设施的“非被动投资”、或者将知识产权或关键技术转移给外国投资者的特定合资项目,都必须纳入审查;二是强化国家安全审查,新增关键技术的“累积”控制、公民敏感信息、网络安全、舆论影响等多项内容;三是提升CFIUS的执行效率,引入强制申报制度、加强事后合规性监管等。这都将给予CFIUS更多国家安全审查借口和依据,使中国在美投资并购难上加难。

第二,限制中美进行科技交流。美国已经悄悄地开始阻止中国科技人员访美,同时收紧中国工程和科技类学生的签证,阻碍中国公民到美国科研机构和大学从事敏感领域的研究。最近,还试图阻止中国企业与美国高校的科研合作。

第三,加强出口管理体系。这次把44家中国企业列入黑名单,实行严格管控。未来美国还可能对中国出台新的技术限制措施,企图切断中国的技术来源。

第四,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征收惩罚性的关税,借此压缩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和成长空间。美国《国防授权法》还禁止美国政府部门和与政府有生意往来的机构使用华为和中兴的服务和设备,试图把这两家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拒之美国门外。

美国的技术封锁再次让人们更看清了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的真实目的:贸易战不过是手段而已,背后的目的是要遏制中国崛起,保住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遏制中国崛起,是美国目前最大的政治,是压倒一切的东西。经济利益只是它的附庸。特朗普对华打贸易战在美国遭到了普遍反对,但他依然不思悔改,原因就在这里。因此,即使我们在经济上做出一些妥协,给美国一些实惠,也很难成为美国优先考虑。如果这种让步达不到遏制中国崛起的终极目标,美国不可能为之所动。即使我们绣球抛得再多,美国也不一定会接。

全球市场足够中国产业升级

第一财经:全球化走到今天,各国加大开放已成为共识,在此背景下,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的“卡脖子”之举,作用几何?

周小明:美国不断升级事态,挑战我们,这种情况十分可能常态化。我们对这种态势要习惯,保持淡定。美国是全球创新中心,也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领行者。美国的技术封锁对中国短期内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在全球市场越来越一体化的今天,从长期看,美国封锁的作用非常有限。

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取决于资本、科研投入、市场规模、法治环境和应用场景等诸多因素。美国单个国家的遏制阻挡不了中国的创新和科技崛起。

中国的技术创新,实行的是两条腿走路,也就是,一方面靠自主研发,另一方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在自主研发方面,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原创能力大幅提升。在国外期刊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被引用数量以及专利授权量,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都仅次于美国,名列第二。中国科研经费也在持续提高。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达1.75万亿元,居世界第二;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达2.12%,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正是由于中国高科技发展快速,引起了美国的恐慌。以人工智能为例,中国已成为全球这一领域的重要参与者,紧追美国这个领头羊,并且在应用层面同美国不相上下,开始向核心技术领域进发。

事实上,美国并不垄断所有高新技术。欧盟、北欧国家、日本等国家在某些领域也有其独到之处,各领风骚。而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对全世界工商界,包括美国工商界,都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是数以千万计的国外企业成长所赖以的重要源泉和推动力。这意味着我们同其他国家的科技合作的天地广阔,大有作为。

应该指出,中国是一个对全球开放的经济体。美国只是全球这个大圆中的一块。它的封锁并不能阻碍其他国家继续同我们做生意。想想看,华为公司一直被美国拒之国门之外,不也照样成为全球电信业的翘楚?亚非欧市场如此之大,只要我们好好耕耘,会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国产品和产业升级。

以更大开放化解封锁

第一财经:那接下来,中国应该做些什么,寻求突围?

周小明:我们的应对之策不应是针锋相对,而是以柔克刚,敞开大门搞建设,以更大的开放来化解封锁,实现突围。

首先,我们要完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科技、工程和管理人才来华工作和发展,把中国打造成全球人才聚集地。美国越堵,我们的国门就要开得越大。

第二是要大力招商引资。首先,我们要尽快出台中国高端制造国际合作政策,邀请外资参与这一规划,共担风险,共享成果,使其成为中外企业的共同事业。其次,我们有必要建立更多的国际一流研发中心,筑巢引凤,并鼓励外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携手搞科研,搞技术创新,把中国打造成全球创新中心。

第三,寻求中外之间更多的利益共同点,实行利益捆绑,化竞争对手为伙伴,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可以考虑中外领头企业实行交叉持股,或者互派董事,通过这些利益纽带,使双方同舟共济,以减少摩擦,激发合作热情。

在扩大开放的同时,我们要加快走出国门的步伐,更大规模地在国外投资兴业,特别是在国外建立更多的研发基地,充分利用国外的信息、人才和技术,加快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

在这方面,我们已积累了不少经验。比如,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南安普顿大学和伯明翰大学三所院校,共同成立“中英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瞄准高铁等领域的新技术研发合作。这种中外企校强强联合,集中优势资源协同创新,对提升中国高铁技术的持续创新能力,助推中国高铁等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意义重大。再如,长安汽车在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地分别建立研发中心,为旗下的众多车型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这种合作,可以为我们在产业链和技术分布上开辟广阔途径,实现技术来源多样化,也给当地提供就业岗位,拉动经济发展,促进技术进步,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模式。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间的科技交流和合作已经成为滚滚洪流,既堵不住,也拦不住。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美国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企图阻拦中国科技发展和创新,最终只能是抽刀断水。这种作茧自缚的做法,不但可能导致美国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还可能延缓了美国自身的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