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舞蹈动作瘫痪社会保障卡肖建华有多少资产

芯片事件没那么简单 多种抉择面前中国将如何面对?(2)

当然,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后,外贸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已经开始减弱,因此中国逐步推进产业升级和扩大内需,以培养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既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国际贸易形势恶化的客观需求。

芯片事件中国将面临重要抉择
芯片事件中国将面临重要抉择

尤其是近来特朗普频繁挥动“301大棒”更让中国感到出口导向的危机和转变发展模式的必要。特朗普扎下“贸易藩篱”的行为让世界瞠目结舌,他不仅热衷于在美国边界筑墙,也积极在自由贸易领域添加障碍。其一次次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已经严重伤害了世界贸易组织的通行原则,挥舞“301”大棒并屡次提高对华贸易战的威胁调门,更是置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正常的贸易往来于不顾。

美国的制裁清单瞄准《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重点发展的高新科技产业和高端制造业领域,但却没有能力像《三体》里的“智子”一样为中国的发展加上“科技锁”。近两年经济结构转型让中国在应对这类威胁时更有底气。

当然,面对特朗普竖起“贸易藩篱”的行为,中国最有力的应对方式还是更加开放。虽然国际贸易环境遭遇逆流,但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会动摇,开放的大门也只会越开越大。用更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这都会让中国受益,也会让中国的贸易伙伴受益。

与美国破坏贸易规则的单边主义行径相比,中国负责任的行为对维护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维护经济全球化进程至关重要。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开放会让世界变得更平,但是,用制裁清单构建“贸易藩篱”的人会被拒之门外。

3、中国在重要领域实行“进口替代”如何少走弯路?

十多年前,全球化大踏步向前推进时,全球主义者热捧之下,不少人欣喜地宣布世界是平的。毕竟自由贸易规则带来了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世界各国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过,事实证明欢呼声来得有些太早。贸易保护主义回潮,出口导向的贸易环境恶化,让一度被打入冷宫的进口替代战略也被重新反思。

对中小型经济体来说,完全依赖国际市场与国际分工确实可以获得发展的动力。但是,大型经济体却还是要两条腿走路才稳妥。因此,中国一直强调在经济发展中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而且由于“巴统”(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简称,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正式名称为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禁运始终存在,也迫使中国在注重出口的同时,一直没有放松本国的产业升级,在一些重要领域注重研发填补进口的不足。

经过“市场换技术”这一弯路之后,中国本土供应商对外国出口商的替代效应正在增多。比如,经过精心培养,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铁和核反应堆,已经成为“中国制造”新的名片。即使在相对落后的汽车行业,在毫米波雷达等一些细分领域,中国技术也已经逐渐形成突破,并从之前的国际供应商手中慢慢抢下市场。

注:“市场换技术”是过去30多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导策略。这一思路本意是让外国技术随同其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缩短走完“学习曲线”所需要的时间来提高技术能力,但事实上市场培育出来了,技术却没有都学到。

在这次中兴的“扎芯事件”前十年,中国其实也遭遇过类似尴尬。当时,由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出现了“八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窘境。

还好,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进。如果已见眉目的C919大飞机成功实现量产,就意味着中国“用八亿件衬衫才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尴尬将彻底终结,同时也将打破长期由欧美垄断的大飞机市场。虽然有人质疑,C919的核心发动机等部件全都来自“进口”,不算“国产货”。但目前C919飞机整体国产化率可达50%以上,其中包括国内企业和国内外合资企业在国内的本土化生产,而且国产化率还会不断提高。

中国的大飞机进口替代花了10多年时间,打造“中国芯”可能要花更长的时间。但在此类关键领域,无论时间还是资金投入都不会成为障碍。这一过程中困难的不仅是研发与技术积累,还有如何从总体上避免当年拉美国家在进口替代方面走过的一些弯路。

第一,应该明确技术升级转型并非一帆风顺,除了技术积累外,还面临来自国外的封锁甚至打压,对困难要充分估计,才能坚持得出成果。

《中国制造2025》要在先进微芯片、无人驾驶汽车和机器人等行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参与者,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去年9月在一次有关技术信息的发言中直接指出:“有一些美国公司太倾向于向我们潜在的敌对国家分享技术。”他的这一发言被认为是针对中国。面对此类言论和行为,只有在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加持下,才能不半途而废,完成艰苦的进口替代目标。

第二,要将长远利益和短期收益结合起来制定计划。

进口替代战略追求的是长期的利益,即为了经济上的自力更生,摆脱对国外市场的经济依赖。但是,这种战略不能很好地照顾和利用短期内的比较优势,往往不考虑完备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市场需求条件就上马一些新兴产业项目,其短期内的社会代价和经济代价是高昂的。而且,即使形成技术突破,在形成规模效益前也还需要精心培育。当然,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有助于缩减规模效益产生的时间。

第三,积极完成进口替代的同时,也继续重视开放和国外市场。

中国是真正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而且,中国也不会关起门来搞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全球化课题中的一部分,这样有助于世界分享中国产业升级后的发展成果,实现互利共赢。从这个角度讲,当“中国芯”成功出现后,市场的力量也会积极推动其成为“世界芯”。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