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破发重现江湖 无风险套利空间收窄
伴随着再融资和减持新规效应的持续发酵,大面积的定增破发重现江湖。上市公司“增发后已破发”和“未增发先破发”的窘境并存,此前寄望于通过参与定增赚取“快钱”的一众资金的安全边际也在迅速缩窄。
根据统计,从2017年2月5日到2018年2月5日的一年时间周期里,已有至少50家公司的定增价格破发。截至目前,定增破发比例最高的前五家公司,全部为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伴随着再融资和减持新规的发布,以及多数股票二级市场股价的震荡萎靡,A股定增正在面临新生态。从参与方角度来看,此前定价套利模式和“躺着赚钱”的时代已基本结束。
有券商人士介绍,监管层定增新规明确了关于定增基本价格,降低了定增折价发行的可能,降低了资金方的安全边际,客观上也减少了参与方收益。同时,减持新规的出台,不利于定增项目的退出,增加资金占用时间和退出成本。整体来看,资金方的风险收益比正在发生巨变,这直接导致机构参与定增的热情相比此前的火爆期出现明显降温。在此背景下,部分上市公司开出的“兜底条件”也出现了普遍提高的新趋势。有投行人士透露,部分公司定增的兜底条件方面,前端保底利率甚至超过了7%。
“整体而言,上市公司筹划资本运作的压力在迅速增加。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前述人士分析说,在宏观经济脱虚向实的背景下,这有利于促进定增公司着力新增项目提高业绩,有利于规避前些年并购之后由于商誉减值带来的上市公司业绩压力。
但也有市场人士表示,定增的降温与破发,通常被视为二级市场投资者捡漏的机会。上市公司定增项目审核趋严,仅少数机构或投资者参与,也有大股东参与,加之锁定期的约束,上市公司股价破发后仍有可能回到增发价格,以保证相关投资者的利益,并减轻上市公司的兜底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