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大整治行动 整治还将延续
备受争议的校园贷业务终于在6月遭遇急刹车: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历时一年的互联网金融大整治行动至今仍未结束,整治还将延续。
P2P、股权众筹、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这些新金融业态自2003年开始历经了野蛮的高速成长,虽然一定程度上的金融创新活跃了行业,但也蕴含大量的金融风险,甚至突破了法律的边界,给金融市场带来隐患。
监管收紧之后,如今的互联网金融正面临变局:告别草莽时代,速度与激情不再是互联网金融最标配的成长方式。尽管成交量仍在稳步增长,但也不再是各路资本趋之若鹜的“风口上的猪”。当行业步入合规年,无数家平台正默默进行着艰难的合规转型,“活下去”成了平台高管口中的关键词。
生存还是毁灭?
在密集发布的监管文件中,去年8月银监会等四部委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中提出的存管银行和限额管理,对P2P平台压力最大。
如今,距离整改大限仅剩两月有余,尚有近2000家P2P平台的资金存管未完成,其中大多是中小平台。严监管之下,安全合规不再仅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口号而存在,更成为这个行业活下去最基本的“丛林法则”。
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调整已经显现,正常运营的P2P平台数量从2016年初的近3400家,降至2017年5月的2148家。不过,行业的成交量和贷款余额仍稳步增长,从去年8月的6700多亿元增至2017年5月末的近1.15万亿元,突破了万亿元大关。
外界对网贷规模还在快速发展颇感意外和困惑,但业内很多人士认为,这是优胜劣汰的结果明显。网贷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在快速上升,马太效应加剧。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看来,对于超大型平台而言,尽管银行存管等合规门槛不再是难题,但如何继续保持高增长并稳固行业地位,成为转型和突围的难题。
从布局来看,网贷平台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网贷+理财产品代销”的双线组合。一方面成立独立的子公司,将网贷产品与整个平台进行切割,一方面力推理财产品、基金、保险代销,加大转型力度。据了解,目前已有陆金所、凤凰金融、网信理财、积木盒子、团贷网和人人贷等集团化平台拆分了业务。
就连蚂蚁金融,也曾因为在招财宝平台代理销售交易所私募产品而走过弯路,最为著名的就是“侨兴债”违约事件。
侨兴债违约一案暴露了互联网金融平台风控的漏洞,将互联网资管业务风险暴露在阳光之下。
定位于理财超市的“铜板街”在成立之初就一直从事互联网资管业务。其创始人何俊告诉上证报记者,2017年投入的更多精力是合规系统优化。铜板街并不授信,但合规之下其对“入场”的资产风险甄别能力要求非常高,如每一款理财产品都要充分披露借款人和合作方信息、资金用途、金融资产收益权的评估信息等信息。这一条也使之面对流失部分客户的压力。
比铜板街更为复杂的是,那些将P2P业务拆分出来、弱化平台P2P属性从事互联网理财的平台。对于这样的平台,随之衍生出的风险更值得关注。
同是作为信息中介,股权众筹行业的监管政策仍迟迟不见踪影,“寒冬”成为互联网众筹的特定标签。零壹财经数据显示,2016年末国内已上线608家众筹平台,其中遭遇倒闭、跑路、歇业等问题和已转型的平台至少达到271家。剩下的337家平台中,股权众筹有156家,几乎占了一半。
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监测的6月1日实时数据显示,已收录的20大类业态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共有1.8万多家,其中在线运营平台1.2万多家,活跃用户超过5.9亿。
颠覆还是融合?
“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只改进不颠覆。”这是上证报记者在调研中听到的普遍感受。互联网金融改变的是金融服务的路径,确立了惠普金融的补充地位。
就连曾经高喊“改变银行”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的认知也更趋理性。他认为,过去的金融体系是“二八原则”,未来的“新金融”机会是“八二原则”——去帮助、支持以往80%没有得到金融支持的用户。
如蚂蚁金服逐步推出的花呗、借呗、网商银行,以及农村金融。以网商银行为例,截至2017年1月末,其开业的一年半时间里,服务的小微企业和经营者的数量达到271万户,覆盖全国2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户均贷款余额仅为1.7万元,这是传统银行的小微贷款所不能想象的投放数字。
《暂行办法》的限额令,也让网贷平台回归到以服务小微企业和小额消费信贷为主的市场,上述这些都是原有金融机构尚服务不到的领域。风头最劲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在账户分类体系建立以及网联平台的试运营下,同样回归到其便捷、小额的安全支付范畴。
穆迪报告认为,Fintech(金融科技)正在改变竞争格局,在市场竞争中攻势凌厉,但并不足以动摇银行在金融行业的中心地位。
不可否认的是,阿里、腾讯、京东等大型互联网金融机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但其发展潜力同样也不足以撼动整个金融业。
银行这一方面也在大步追赶。继上线货币基金后,手机银行转账也免费了,同时还开启了直销银行时代,在科技金融业务上亦不惜投入重金,如招商银行将每年利润的1%用来进行金融科技创新。
事实上,这原本就不是一个零和游戏。如今,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出现并应用于金融,催生了信贷工厂、智能投顾、量化投资等更多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提升了金融体系效率,科技与金融深度交融的时代已经到来。
曾经叫嚣着将“颠覆”传统金融业的阿里巴巴系蚂蚁金服也已誓言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
堪称引发金融界大地震的是蚂蚁金服和建行再度牵手。这对曾经的欢喜冤家重归于好之后,合作从线下线上渠道业务全面展开,从电子支付业务,到打通信用体系,再到共同探索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创新模式。
此后工行牵手京东、农行牵手百度,中行也继工、农、建行之后成立普惠金融部。据此前G20峰会上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6)》,在中国通过金融机构借款的成年人比例仅为9.55%,在信贷市场的信息障碍方面,中国得分为50分,也低于61.84分的G20平均水平。
这一局面有望在互联网金融自下而上的“颠覆”之后,形成自上而下的“融合”战略,与持牌的传统金融机构主力军合力做好中国惠普金融的建设。
混业经营谁来监管
然而,仅仅4岁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尚未经历过一个大的经济周期,一旦遭遇经济动荡,风险将会逐步暴露。
有业内人士评论道,现在的大整治行动,与其说是整顿行业的无序发展,不如说是提前对行业的一些风险进行一次出清、释放,以避免在未来酝酿更大的风险。
从业者也纷纷表示拥抱监管,理由是e租宝、快鹿事件的频频暴发,凸显出无监管的环境会使得“劣币驱逐良币”,更不利于行业发展。
根据《暂行办法》,P2P监管体制按“双负责”原则进行,其中银监会负责行为监管,地方监管部门负责机构监管。后者主要是地方金融局/办,其职责主要是P2P的备案登记、信息收集、及时提出风险防范和预警、对风险机构的处置(机构的退出安排、机构注销)、风险事件的维稳和处置,以及机构如果进行非法集资活动,要牵头组织打击等。
近日,上海市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也为地方监管部门确立了“执法权”,包括对虚假备案登记等拒不落实有关监管工作要求的行为,金融办可直接注销其备案登记。
“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完成了备案P2P算是得到了正名。”上海一家网贷平台负责人表示,但由P2P平台升级演化成其他形态的项目应该归谁管,又要如何防控风险呢?
眼下的趋势是,在探索“Fintech”的道路上,与BATJ互联网巨头金融业务的包罗万象节奏一致的是,网贷平台也已升级为集团的平台业务,包括网贷融资、互联网理财、互联网资管、保险业务等,这给监管带来了新的课题。
当前监管体制实现的是分业监管,然而互联网金融具有混业经营特征。
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这样形象地比喻道:“以前咱们常说的谁生的孩子谁抱,现在不知道是谁生的孩子,谁都不管,出了问题以后也找不到人。”
“数字普惠金融的跨界特征明显,需要完善综合监管和穿透式监管。”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在“2017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如是说。
上证报记者从多家平台了解到,监管当下的思路是,不管演变成什么形式,地方政府都得负责。由此今年监管的任务重点是,上半年各地金融办分别在下属的管辖地完成对各家平台的分类,分为合规、整改和取缔三类。分类处置完成后,仍留有12个月整改期向合规转型,2018年6月作为最后的期限,接受监管验收。
但在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石现升看来,中国金融行业传统风控方式依赖于线下渠道,在互联网环境下局限性较为突出。互联网使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用户,积累了海量数据,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能对整个监管科技带来极大促进作用。
这为互联网金融监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模式:数据作为一切金融科技的核心原材料,从数据的流入、分析、处理、储存和流出四个环节来构建全方位的监测预警分析和处置机制,可以有效提升互联网金融安全的能力和水平。比如真实性的验证,可以从信贷历史的汇总和地址、电话真实性,以及黑名单制度等方面验证。
那么,如何把大数据运用在金融安全监测系统的各个环节?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目前已经搭建了一系列的基础服务,包括统计监测、行业预警、集中登记披露平台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其中,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经收录了900多万自然人客户、1000多万个人债权融资类客户。
在互联网金融监管、行业良性发展的道路上,一切才开了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