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A股杠杆买家风险敞露 16家账面浮亏幅度超30%(2)

    当前,杠杆收购方质押股权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收购完成后,将股权质押融资去偿还借款;第二类是,举债收购时,收购人就与资金提供方约定,过户后将所持股份质押给对方用于融资担保。

    比如,东诚瑞业收购科林环保的15.6亿元资金中,自有资金仅0.24亿元,另6亿元来自金唐地产的借款,9.36亿元来自中信银行深圳分行的并购贷款,自有与筹资的比例达1:64。去年11月15日,东诚瑞业将所持全部股份质押给了中信银行深圳分行。

    “杠杆比重越高,风险就越大,对股价也更加敏感。”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部分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借新还旧”,有着更强的维护股价的动力。

    民盛金科的循环融资玩法颇为典型。去年4月,大股东柚子资产将所持全部股份质押给深圳新华富时资管。半年后,柚子资产解除质押,又将股份陆续质押给了上海华富利得资管、上海金元百利资管和德邦创新资本。去年12月,柚子资产又反复解除质押、再质押,融资对象均为金元百利。

    在滚动质押的过程中,民盛金科的股价从第一笔质押时的21元升至60元左右。由于股价走高,柚子资产通过滚动质押股票,获得了更高的融资额。

    但并非所有大股东都拥有高超的控盘能力。事实上,多数易主股在弱市中无法独善其身,股价回调较深。“对于华夏、海航、东旭等拥有产业根基、实力雄厚的资本系而言,短期的股价压力不是大问题,但对不少私募买家而言,风险压力与日俱增。”市场人士指出。

    据记者梳理,在50多宗易主案例中,大股东为有限合伙制或投资公司身份的私募机构至少占三分之一。从过往案例看,这些私募的角色以撮合交易的掮客为主。

    浙江一私募人士对记者表示,私募机构收购上市公司时,通常已有初步的资产注入计划,并私下以“入主+并购+退出”的一揽子方案对外募集资金。但随着监管加压,私募的资金来源被高度关注,运作空间大幅收窄,各类成本压力集中显露。

    “股市调整及政策变化,给杠杆大股东带来融资成本、通道成本及股价维护等多重压力,资金压力可能进一步传导。”投行人士表示,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一旦股价触及警戒线,将极大考验私募机构的筹资能力。

    重组困局

    杠杆买壳风行之时,业内人士早已点出悖论:二级市场股价暴涨,让潜在的资产重组难上加难,最后演变成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互相伤害”。

    据上证报记者梳理,前述50多个易主案例中,迄今实施资产注入、完成转型的公司寥寥,绝大多数处于“原地踏步”或“小步慢走”的状态。

    众所周知的因素是,去年9月重组新规发布后,对“类借壳”的重组审核大幅收紧,导致杠杆买家的资本运作左支右绌,仅有少数得以突围。

    南洋科技易主航天科技集团时,拟作价逾31亿元收购后者旗下军工资产。机巧之处是,标的资产精准避开了认定重组上市的五条红线(总资产、净资产、营收、净利润、新增股份)。与之类似,“海航系”近期耗资26.5亿元入主海越股份后,拟置入旗下北方石油,标的资产亦未“踩线”,从而未构成借壳。

    友利控股则展示了现金收购第三方资产的运作技巧。公司在易主后同步谋划重组,拟出资9亿元收购天津福臻100%股权。从交易形式看,该重组带有明显的“三方交易”特征,但方案进行了缜密设计,从多维度力证“不构成借壳”。由于现金收购不需审核,友利控股得以突围。

    “南洋科技的案例比较特殊,不具有可复制性。友利控股采用的现金收购,对公司自有资金要求高,也不具有普适性。”投行人士评价说。

    民盛金科则赶在重组新规前完成了“腾笼换鸟”。公司剥离原有资产,并出资15.5亿元现金收购了第三方支付公司广东合利。但标的资产2016年业绩远不达预期,公司2016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了“非标”意见,转型难言成功。

    余下的易主股阵营中,新东家的运作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剥离上市公司资产,回收现金留备后用,如万家乐、天马股份、四川双马等;二是,现金收购资产,如狮头股份、睿康股份、三垒股份、融钰集团、万福生科等;三是,出资设立子公司,向其他业务转型,以“星河系”旗下天马股份、步森股份为典型。

    目前,四川双马、三垒股份、步森股份、天马股份、科融环境、顾地科技、科林环保等公司均处于停牌状态。据公告披露,筹划事项主要是出售资产或现金收购第三方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并购重组市场最常见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模式,在易主股板块几乎绝迹。除了前述南洋科技、海越股份外,南通锻压、方大化工等重组也是发行股份收购资产,但两家公司均是首次被否后二次推进重组,目前其重组方案均未再次上会。

    “现金收购是无奈之选。市场持续低迷,上市公司股份的吸引力下降,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交易谈判更难达成。”并购汪研究中心人士指出,减持新规发布后,5%以上股东的退出周期拉长,标的资产股东方的换股意愿会进一步下降。未来重组方案设计的思考方向,需要向并购基金的应用上延伸。

    “易主股的重组窘境,造成高昂的时间成本,最终转化为买壳方的资金成本。”市场人士表示,由于控股股东所持股份的限售期大多是一年,去年买壳的收购方所持股票将在今年陆续解禁,如果股价持续下跌,不排除有杠杆买家会出手卖壳。

    与此同时,对有限合伙制的杠杆收购方而言,GP与LP的稳定性也会在煎熬中经受考验。此前,汇源通信第一大股东蕙富骐骥的LP与GP的分歧,已暴露出此类风险。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