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与顺丰互怼 只是一次市场势力的检验
6月1日,快递业的两大巨头顺丰和菜鸟互怼起来,双方均称对方对自己关闭数据接口,致使消费者无法在购物平台上查询物流信息。事件引起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国家邮政局要求双方讲政治,顾大局。
回顾事件,先是菜鸟指控顺丰关闭了丰巢自提柜的数据信息以及整个淘宝平台物流信息的回传。然后顺丰回应,称菜鸟以信息安全为由先关闭了丰巢(顺丰参股的快递工具)的数据接口,并认为背后的原因是阿里方面一直希望顺丰从腾讯云切换至阿里云。
在国家邮政局介入以后,菜鸟的相关人士仍然声称,任何事情都可以谈,但信息安全不能有任何折扣,这一点菜鸟不会有任何让步。
从双方表态来看,不管是谁先封杀了对方,事件的起因确实是由菜鸟引发的。菜鸟以信息安全为由,要求顺丰配合。综合菜鸟与顺丰的表述,所谓信息安全主要有二:第一,基于对海淘、快递柜等物流数据的多重交叉验证的需求,要求顺丰提供所有物流数据,包括非阿里系电商的快递;第二,将数据从腾讯云迁移至阿里云。
对顺丰来说,要求提供非阿里系电商相关的物流数据自然是过分之举,被拒绝是再正常不过的结果。要求将物流数据迁移至阿里云,则是一种捆绑交易或指定供应商的行为,正常的商业行为中,在两种情形下可能会发生:第一,提要求方是垄断厂商;第二,平等的主体,但付出额外的、足够多的对价。
当然,这些可能都是借口,菜鸟网络此举的核心是打造垄断性、封闭性的服务平台。菜鸟的回应声称,菜鸟不碰具体物流配送,没有一辆快递车,没有一个快递员,与快递厂商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但这是否代表菜鸟与快递厂商是和睦融洽的?
从产业链条与业务结构上看,菜鸟与快递业是产业上下游的关系,菜鸟依托阿里系电商有庞大的订单来源,有丰富的技术经验,为快递公司提供支持,并制定行业服务标准,要求快递公司遵守。
由于快递订单量庞大(占快递行业收入5成以上)、经菜鸟汇总、流转的物流信息相对集中,菜鸟已经在快递行业的上游形成垄断。据阿里的数据,2016年菜鸟网络日均处理包裹量达到5700万个,而2016年快递行业日均包裹为8000万个,菜鸟的处理量占比为71%,按《反垄断法》的规定,已经达到垄断的标准。
菜鸟对快递业上游的垄断,也意味着他的市场势力强,可以支配下游的快递业,上下游合作的背后,也会因为市场势力的不同而发生利润的转移,既而出现上游赚大钱,而下游行业全面亏损的现象。目前菜鸟要求加入联盟的公司,需要遵守菜鸟的标准,信息安全当然是其中之一,不听话的快递公司受到惩罚是很正常的结果。
如果菜鸟网络的垄断局面不发生大的改变,可以想象的现实就是,当快递行业包裹量增速放缓的时候,就会上下游利润格局失衡的局面,快递业很容易沦为菜鸟的供应商。这和苹果公司不生产App,但App厂商依赖于苹果公司是一个道理。
进一步来看,同样是信息安全,为什么四通一达没有出面反对,而只有顺丰跳起来?这是由菜鸟网络的优势与顺丰优势错位的原因。
菜鸟的优势是海量的阿里系电商的订单,四通一达都依赖于淘宝天猫的订单,如圆通公司50%的业务来自阿里系电商,离开阿里,四通一达可能就活不下去了,但顺丰的订单主要是商务件,来自电商的很少,同时顺丰的业务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如生鲜农产品、海河鲜、高价值物品的保安运输只有顺丰有能力快递,消费者和商家也只信任顺丰。
即使菜鸟封杀了顺丰,在系统供应商中不显示顺丰,商家也不得不私下用顺丰快递这些物品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