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与百联联手互补 新零售领域投资标准
从单体百货、3C卖场到线下超市,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开始迈向深水区。2月20日上午,在上海市衡山宾馆,一场事先经过严格保密和策划的发布会,拉开了百联集团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的序幕,也着实挑动了业界的神经。
百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永明透露,双方将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全业态融合创新、新零售技术研发、高效供应链整合、会员系统互通、支付金融互联、物流体系协同等六个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虽然此次战略合作暂未涉及股权层面,但阿里巴巴的动作不可谓不快。
去年10月13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一封致股东的公开信中首次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不到半年,新零售的首个项目落地。按照马云的说法,这是两家公司的“自由恋爱”,是双方高层在上海茶室进行了8个月密谈的结果。
阿里巴巴CEO张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百联集团在零售的布局是全业态的,合作将会分为很多的子项目进行。“我们希望把技术驱动商业的成功模式,复制给更多的合作伙伴,把成果落实到更广泛的领域。”
联手互补
几乎不再出席集团商业合作的马云,意外现身这场发布会。他说:“上海是(商业)桥头堡,杭州是后花园。”
这句话足以看出阿里对联姻百联的重视。因为双方都属于或拥有上市公司,谈判过程也非常隐秘而漫长,过去的8个月里,几乎每个周末,张勇与叶永明都会进行秘密洽谈。
当有媒体问及叶永明,之所以选择阿里巴巴,是因为资本的需要,还是技术的支持,抑或是看中了阿里巴巴的海量年轻用户?叶永明戏谑地回答,“爱一个人应该是爱它的全部,不能单独说看中了哪一点。”
不过,真正打动他的还是基于阿里巴巴公司倡导的那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百联集团旗下资产有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上海第一八佰伴、东方商厦(连锁)、永安百货、世纪联华、华联吉买盛、上海第一医药商店、百联上海奥特莱斯等,从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大型卖场,到标准超市、便利店、专业专卖等,几乎囊括了全部的商业形态。
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传统零售业态的生意并不是那么好做。最新财报显示,百联集团旗下的百联股份2016三季报净利润7.46亿同比下降37.8%。联华超市则在近期发布了盈利警告,2016年全年预计亏损4.4亿元至4.8亿元,这已是它亏损的第二年。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在攫取了电商行业第一的市场份额后,也把眼光瞄准了潜力更大的线下零售市场。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中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近4.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6%。
正是在这一趋势下,马云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他在讲话中表示,尽管在未来三年到五年内,电商企业还会保持高速的增长,但是十年之后新都市的商业圈应该是怎么样的,还不能确定。“尤其是我们看到现在传统零售日子非常难过,但是阿里巴巴不是为了冲击传统零售,未来新的都市商业形态需要我们与线下企业一起探索。”
他认为,阿里巴巴拥有足够大线上零售市场,而涵盖百货、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等线下零售业态的百联集团拥有足够大的线下市场,双方的合作可以形成完美的互补。
不过,双方合作的第一步可能会从社区超市起步,涉及到支付宝、口碑、生鲜等O2O业务。如何判断合作的成败?面对媒体提出的问题,张勇称,如果未来能做出一个大家从来没见过的、似是而非的商业形态,成为吃喝玩乐的中心、连接消费者的中心,进入社区服务的中心,就证明路走对了。
新零售领域投资标准
由于双方的合作目前仅限于战略及业务层面,双方将会以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定期高管交流等方式全面展开合作。
虽然目前双方暂未涉及股权层面的交易,但A股上市的百联股份股价在当天涨停。资本市场对此还是表现出了期待。从此次出席会议的规格以及会前的保密举措,都与2015年8月阿里巴巴与苏宁牵手的情景类似。在投资圈内人士看来,双方在资本上进一步合作也是有可能的事,目前没有进行到这一步很有可能是因为百联集团国企的背景,双方还需要进一步试探和磨合。
连日来,阿里巴巴的“绯闻”对象一直是大润发。对此,张勇进一步澄清表示,阿里从来不做财务投资,只做战略投资,新零售选择合作对象的标准有三点,是否能带来增量用户,能否改进用户体验,以及是否存在技术变革与创新的可能。
此前,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领域已经进行了近两年的探索,从银泰百货、苏宁云商再到三江股份,均开始推出线上线下一体化、O2O等模式。另一边,百联集团也成立了专注于电商平台的i百联,还投资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安付宝。不过,百联所做的尝试成效并不大。
叶永明对记者表示,一直以来,传统零售经营的是渠道,主要售出的不是商品,而是联营联销租赁招商的方式。但是,消费者的需求是变化的,现在开始更受关注的是产品和体验。“我们只负责把空间打造好,把品牌引进来,但是经营那些人的是品牌商,不是我们。”
随着时代的变化,零售商也必须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变化,需要生态链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新零售的内涵才能发生变化。不过,对于两家业务体量都十分庞大的企业来说,合作难度并不会小。在零售业内人士看来,双方的强势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互补,但是涉及到具体的业务合作,二者之间的竞合关系也很微妙,需要理清业务的边界。
张勇坦言,合作的最大障碍在于,如何创造出更多的新模式去迎合用户。“今天只是一个结婚仪式,后面还要努力把日子过好。同时,还要碰撞出更多的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