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成为一匹黑马 量化策略或成不错的投资选择(2)
“有接触过小体量的私募机构,对量化的一招鲜趋之若鹜,开出的薪酬条件十分诱人。但是对方提出的量化策略是‘改良版’的,所谓的改良就是部分舍弃量化策略核心的风险控制,而是去追求效应的不成比例的放大。
相信这样的‘改良版’量化策略是当前不少机构追求的。公募机构在量化上的布局则相对谨慎,有的基金公司正在组建量化团队,公司对量化的基本态度是将其作为多层次产品结构中的一个部分,可以有单独的量化产品。
也希望为传统的股票基金、期货基金等注入更多的量化因子。总体来看,机构现在对量化人才非常渴求。一些国外的量化人才也在加速流向国内,我参加的几个微信群里,经常看到有新回国的量化交易员、分析师等等,大家都是冲着国内的机会而来。”
这样的火热,虽然对齐显这样的量化管理人来说是不错的机会,但对量化行业来讲,齐显有自己的担忧。齐显认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量化策略永远是一部分稳健型资金青睐的对象,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量化策略的市场占比一直有着自身的天花板。
“量化策略基本上是对应相应的风险偏好的,量化并不是一个可以跨越风险偏好、满足多种投资需求的策略,国内量化的快速发展存在过热的现象。”另外,量化策略之所以能成功,在于其与市场整体环境的“异质性”,如果市场投资者大量采用量化策略,量化策略同质化到一定程度后。
其收益的稳定性将大幅下降,量化策略的大面积趋同,甚至可能产生策略的“共振”效应。国外的投资经验显示,量化策略只是“平滑”风险的一种手段,在市场大幅波动甚至出现危机之际,量化策略并不一定能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