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舞蹈动作瘫痪社会保障卡肖建华有多少资产

对人民币汇率走势而言 确实需要一场信心的博弈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对于金融市场,尤其是对当下的人民币汇率来说,这句话简直就是金科玉律。在某种程度上,对当下人民币汇率走势而言,确实需要一场信心的博弈。如果信心不稳,则汇率难安;如果信心稳定,则汇率稳定。

对人民币汇率走势而言
对人民币汇率走势而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17新年即将到来前夕所发布的人民币换汇新规,可以看作重塑信心甚至争夺信心之举。

按照新规,个人在换外汇时需要填写一张内容详细的购汇申请表。新版的购汇申请表除了基本信息外,还增加了预计用汇时间栏目和每种用途的详细相关信息。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个人,外汇管理机关依法将其列入“关注名单”,当事人当年及以后两年不享有个人便利化额度。

这一新规,让之前甚嚣尘上的传言被证伪。此前一度有传言称,中国将收紧个人换汇5万美元的限制,变为每人每年2万美元。实际上,新规不涉及个人外汇管理政策调整,个人年度购汇便利化额度没有发生变化。

没有调整个人换汇额度,是中国的外汇管理机构旗帜鲜明地表明某种自信: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仍是稳定的强势货币,人民币汇率有条件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而细化个人购付汇申报内容,明晰相应个人法律责任,则是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国际收支个人购汇中存在一些漏洞,致使部分违规、欺诈、洗钱等行为时有发生,通过强化外汇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外汇违规违法行为,有利于找回更多的信心。

很多人相信,人民币不具备持续贬值基础。如果说人民币汇率此前的持续下行,是恐慌压倒了基本面,是预期的自我实现和加强,那么在当下重建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就显得高于一切。

有经济学家认为,面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低,最关键的问题是保外汇储备,而不是保汇率,因此应该让其自动浮动。但是,这里不是保不保汇率的问题,而是汇率受到一些非市场和非理性因素的干扰。我们不能对这些非市场也非理性的因素视而不见,任其侵蚀市场的信心。

何况,这种信心的失落,会带来投资者预期的变化,会导致更多换汇的非理性行为,也自然会导致外汇储备的下降。外汇储备下降,作为一种信号,又会反馈给投资者,强化本币贬值预期,导致更多资本外流,由此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有的放矢地加强外汇市场监管,堵住非理性的漏洞,只是回归市场的本来面目。

在这个意义上,个人换汇新规,更是一场关于信心的博弈,而不意味着中国的外汇政策发生什么根本性的变化。有人因此认为,中国要加强资本管制,放弃人民币国际化目标,就显得有些大惊小怪。

的确,按照著名的“三元悖论”即“不可能三角”,自由的跨境资本流动、稳定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三个目标只能三选二,不可能“三全其美”。要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要资本更多地自由流动和人民币的可兑换。但是,个人换汇新规并没有改变这一根本的进程。

事实上,对所谓“不可能三角”也不能做刻舟求剑的理解,仿佛三者都是百分之百、非此即彼的取舍,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它们应该是一个动态平衡、循序渐进的组合。

相反,在美元持续升值、人民币汇率遭遇考验的当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显得尤其重要。因为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因素。越是国际化,意味着在国际贸易中接受度越高,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比例越大,也就越有利于人民币的汇率稳定。这就是为什么信心如此重要。

强调增强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信心,更重要的来自国内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也表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金融稳定,扎实推进关键性改革任务,重点做好“三去一降一补”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服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而稳健的货币政策,给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创造了条件。这场事关信心的博弈,将有助于市场产生积极的预期,从而也有助于人民币汇率的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