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政策不断推出 旅游投资未来前景可期待
随着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增加,旅游正在中国进行新一轮的“革命”。12月26日晚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事实上,近期关于旅游业发展政策不断推出。
其中包括11月份出台的《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以及12月份陆续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等文件。在一系列政策背后,是依靠传统低价拼团游模式逐步变化,新兴特色旅游成为发展方向。
最新发布的旅游业“十三五”规划,从宏观层面描绘了未来五年的旅游业发展思路,以及7万亿的目标蓝图。记者发现,规划重点提及了一些新型旅游方式,比如“加快发展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大力发展海洋及滨水旅游、积极发展冰雪旅游、加快培育低空旅游。”这些旅游方式,正逐步成为目前的热点。
北京一个旅行社经理王颖(化名)告诉记者,近几年家庭旅游、体验式民俗、自驾游发展很快,报名人数较多。“尤其是家庭游和国内不跟团的自驾旅游要更多一些。”而有特色体验式旅游也不断走热,比如体育旅游。据记者采访得知,北京人霍吉和在2016年十一假期,前往德国柏林参加一场全程马拉松。而章程嘉在2016年带着14岁的儿子和夫人,一起参加了青海湖的骑行赛事。
“对于旅游业,这两年政府政策一直是积极引导的,投资力度也在加大。”一家国有旅游公司中层告诉记者,不管是中央层面的上述政策发布,还是地方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基建投资,力度都不小。以湖北省为例,2016年上半年湖北省在建旅游项目300多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0多个,总投资3500亿元,已完成各类旅游投资300多亿元。
贵州省今年前11月已完工旅游厕所1143座,完成年度计划的106.31%。但记者探访贵州、广西以及湖北等地一些政府打造的景区,样板化、同质化现象明显。“如何把钱花出去,很需要考量政府的眼光。”上述国有旅游企业中层告诉记者,很多地方政府的旅游投资回报率并不高,一些旅游小镇、旅游村形象工程较多,并没有考虑到游客真正的需求,一些项目甚至烂尾。
不过,可以看到的是,中西部地区很多景点的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比如随着贵州西藏等地的铁路交通完善,当地旅游逐渐火爆。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国内旅游22.3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47%;入出境旅游1.27亿人次,增长4.1%。上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5万亿元,增长12.4%。旅游业正成为新风口,但问题和困难并存。
从事旅游行业17年的杨帆告诉记者,旅游行业目前也并不好做,他们公司的主营业务勉强保本,传统项目盈利不佳,主要利润还是在配合政府做一些旅游项目上。“现在旅游分线上和线下两类,线下的传统旅行社利润已经很薄,中老年游客是主要受众,年轻人越来越少选择传统的旅行社组团游。”
据了解,杨帆所在的公司也在做一些迎合消费升级的新尝试,比如推出了台湾医疗游、人均报名费10万以上的北极光游,还有带小学生去伦敦游学的旅游新产品。无疑,这类旅游产品利润率要高于传统的组团游。但是在杨帆所在的二线城市,个性化定制游的受众尚在培养期,短期内并不可能有大规模消费者。
另一类互联网旅游公司,也是近两年旅游项目创业的主流。以北京为例,短期内涌现了诸多体育赛事服务公司、各种在线旅游、旅游APP项目。“但这类公司很多也都是在砸钱铺市场阶段,目前盈利性一般。”杨帆表示。
据国家旅游局报告称,大批旅游创新创业公司进入瓶颈期,淘在路上、麦兜旅行等创业公司宣布破产或倒闭。2016上半年在线旅游领域投资事件为57起,仅为去年全年的30%。但在很多投资人看来,从长远来看,旅游投资仍是迎合消费升级的朝阳产业,未来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