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感情扶真贫的注意事项 科学准确的脱贫攻坚
当前,各地都纷纷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都把脱贫目标定格在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空前重视脱贫工作,各级纷纷下派第一书记把扶贫工作牢记在心,紧紧抓在手上,下大力气,动真感情扶真贫、真扶贫,脱贫攻坚的形势喜人。但要脱真贫、真脱贫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把好脱贫标准关。现在一些地方出现的虚假脱贫,跟没有科学准确地把握脱贫标准有很大关系。个别地方简单地以农户收入是否超过扶贫标准来衡量是否脱贫。事实上,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已经明确,贫困户脱贫的主要衡量标准,是该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衣食无忧。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由此可见,判断贫困户是否脱贫,收入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还要结合“两不愁、三保障”综合考量。比如,有的贫困户收入达标了,但孩子辍学在家。有的贫困户吃穿不愁,但还住在危房中,这样都不能算真正脱贫。
完善考核评估关。贫困户退出,应由村“两委”组织民主评议后提出,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公告退出。为确保退出质量,有关部门应通过采取组织考核、委托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式监督检查,对违规操作、弄虚作假的进行问责,对违规摘“穷帽”的干部依法摘“官帽”。
严树正确绩效关。现在个别地方考核贫困地区干部,主要考核减贫成效和扶贫工作。为尽快出政绩,个别干部把个人利益放在贫困群众利益之上,把减贫成效简单等同于脱贫速度,把脱贫攻坚当成了新的政绩工程。动辄搞“运动式”扶贫,热衷“短平快”的减贫项目。
这样的扶贫,看似采取超常规手段,实则投机取巧,短期内也可能见到成绩,但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很容易返贫。严守科学规律关。要打牢建档立卡和驻村工作队两个基础,瞄准贫困人口分类施策,充分发挥扶贫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着力增强他们的内生发展能力。
脱贫后再送一程,巩固增收能力,这样才能让脱贫更稳定更有质量。抓牢第一书记关。第一书记要保持相对稳定,防止第一书记钻空子,投机取巧,防止第一书记拿到绿卡后打通上升通道走捷径。而对那些真扶贫、扶真贫见了实效而经得起检验的第一书记应当重用,使他们有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