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债券代持交易新规或出台 券商风控亟待升级

    “代持违约”僵局持续超过一个星期,在监管重压下,国海证券昨日被迫“认账”,或扛下近10亿元浮亏。12月21日早间,国海证券发布公告称与涉事机构达成共识正沟通协商具体方案。一时间债市和股市小幅企稳,至此“萝卜章”事件引发的市场动荡暂时得以解决。

    债券代持交易新规或出台
    债券代持交易新规或出台

    但事件远非如此简单:在此之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基础是否还能存在?“萝卜章”背后所暴露的风控难题又该如何应对?极易滋生灰色交易的债券长期代持是否会就此消亡?

    多位被访人士表示,潜在的影响仍在蔓延。债券代持的核心理念或将发生变化,金融机构的风控趋紧,尤其是对账户管理将趋严。债券代持交易新规或将登台,而债券长期代持或就此终结。而这一切都需债券行业从新定义。

    责任“拉锯战”

    12月20日,证券业协会就此事召开紧急会议,在调停近4小时未果后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连夜赶到协调,初步认定国海与机构共担责任。

    12月21日早间国海证券发布声明称:“虽然主要责任在于涉嫌刑事犯罪的个人,但为了维护大局、履行社会责任,公司认可与与会各方的债券交易协议,愿意与与会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同时公司将依法追究相关个人伪造公司印章的刑事责任。”

    有业内人士爆料,在监管压力之下,国海证券表态百分百认账。有机构给国海证券算了一笔账,账面浮亏在10亿元以内,这在其可承受范围内,待市场转暖浮亏还会缩窄。2016年国海证券全年预计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利润达11.56亿元。被访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国海证券或将面临被降级风险,其投行、资管业务将受到较大影响。

    回顾这一路态势,12月14日,国海证券被爆出100亿元债券代持事件,12月15日国海证券发布声明称,此事罪责在于离职员工私刻“萝卜章”。

    此后几天事件迎来高潮,国海证券与多家涉事机构进行协调,在一份流出的会议纪要上传出22家涉事机构和国海证券产生分歧,争执点在于责任在谁,国海证券是否要对债券代持的协议负责。多家机构多为不满的是国海证券对此并未显示出负责的意味。

    从“萝卜章”到不愿负责再到发布声明承担主要责任,涉事券商的一位债券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一旦国海证券认责,可能会面临监管上的惩罚。20多家涉事机构也不愿分担此责任,根源也在于难以面对监管压力。”

    债市压力骤紧,监管层出手势在必行。“这次涉事的20多家机构主要是证券公司,证监会不得不出面协调。同时,对于国海证券而言,随着后续事态的发酵和演化,若不对此担责将加剧资金面的紧张,进而导致多家涉事机构做空债市导致‘债灾’甚至拖累A股引发‘股灾’。这超出了国海证券的控制范围,因此它站起来担责是一种无奈和妥协。

    另一位债券交易员告诉本报记者,此次监管层要求共担责任,且要求各家机构暂时不要卖出,这要求对国海证券而言是有利的。“如果过几天债券价格回升,国海证券浮亏或收窄。”后续如何共担责任的实质是资金层面的妥协,与此前事态相比已是小问题。

    国海证券尽可能按照协议赎回代持的债券。但也有大型券商债市负责人对本报分析,债券代持涉及多家机构,回购条款并不同,同时债市二级市场也在变化,后续责任的划分依旧较为复杂。

    券商风控亟待升级

    对于后续态势,多位债券市场人士都告诉本报记者,证监会正在要求券商自查、上报代持规模。前述涉事券商的债券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12月21日债市开始企稳,A股也呈现小幅反弹,资金链紧张态势已暂时缓解。表面而言,此事已初步告一段落,但潜在的影响仍在蔓延。

    债券代持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否会发生变化,以信誉为基础的债券代持是否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以及新的交易规则是否登台,这都需债券行业从新定义。日前有券商交易员向本报记者表达过担忧,其每月债券代持业务少则几十单,多则上百单,每单业务至少涉及5000万元。

    此次“萝卜章”事件发生后,他尤为担心日后该如何辨别公章的真伪,若出现类似问题,自家机构或要担责。“个人造假,机构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对于这一问题如果在国海事件之前业内还有争议的话,在此事件之后机构为其买单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被访的多位人士均认为,此次事件最应反思的是金融机构尤其是券商的风控问题。“债券代持不是第一次出现问题,债市暴跌之下,债券代持的潜在问题将会显现。在牛市行情下,债券代持的交易双方可实现双赢。但一旦遭遇熊市,代持方遭受损失,若委托方不愿按照‘灰色’协议认账极则易出现纠纷,这一连串问题的背后是交易规则不完善。”。

    一位中型券商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作为一个场外市场,债券代持最为重要的是中后台风控流程要足够强大,因为这毕竟不是集中的交易场所,有很多信息均遗漏在外会衍生出诸多“抽屉”协议。若是非标交易,那抽屉协议将会更多,隐藏的问题更大。

    “此次事件表明,券商不仅应将看得见的业务纳入风控范围内,那些‘不显眼’的业务也需纳入内控中来。”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代持业务量大,要实现一一鉴定协议真伪,必须将场外协议纳入电子托管系统。但是,集中化管理使场外市场透明化,这使债券代持业务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此外,前述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表示,还可以通过增加一道工序的方式加强风控。“代持方的后台要与委托方的前台实现无缝对接,以此方法进行协议的核实。但双重核实使券商工作量增加了一倍,这也意味着其他业务的合同也可能存在类似问题。”

    “刻章的真伪并非风控的关键。”王剑辉表示,其根本问题在于账户管理出了问题——为何仅需盖一道章这一项业务就能顺利完成?这表明券商应在业务往来、资金往来、财务管理和账户管理上堵塞漏洞。

    债券代持新起点

    此前有业内人士认为,国海证券的“萝卜章”事件将是债券代持业务上的一个转折点。那么历经此次磨难,债券代持何去何从?

    “未来债券的长期代持或将不复存在。”前述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表示,债券代持是一种常见的交易服务,代持时间,短则一周,长则数月。短期代持多是为缓解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性紧张,是金融机构之间的正常交易行为。

    但长期“养券”则处在灰色地带,上述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表示:“让金融机构涉足其中动机多不纯。任何一个账户均有其投资规模的限制,让他人长期代持同时通过多次加杠杆的方式极易突破投资的限定规模,风控容易产生问题。短期代持有其合理性,但长期养券实则没有必要,未来监管层或限制债券代持的期限。”

    更多的被访人士认为不能“因噎废食”。纵览代持业务的发展。因丙类账户存在出现了利益输送,2013年左右债市遭遇集中整治,这是制度上存在的漏洞。与此相比,此次国海证券的事件仅是债券业务尤其是债券代持在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并非债券代持业务本身出现了问题,需在操作和风控等具体操作上加强监管和风控。

    王剑辉说:“债券代持本是金融机构之间通过相互支持,共同将这一蛋糕做大的结果,债券代持从此前的口头协议到框架协议再到单个协议,呈现出逐步规范发展的态势。从长远而言,国海证券的事件给行业内的人士上了新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