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智能光伏嫁接大农业助推精准扶贫 实现农光互补

    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主办的中利万农“智能光伏嫁接大农业”创新项目规模化推广方案论证会近日在江苏省常熟市举行。与会专家认为,中利科技集团首创的“智能光伏嫁接大农业”创新模式,实现了全新一代“农光互补”技术在荒滩地改造上的成功应用,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收益型”精准扶贫方面效果显著,具备大规模推广价值,建议在基本农田应用和在国家扶贫工作中重点推广。

    智能光伏嫁接大农业
    智能光伏嫁接大农业

    来自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可再生资源协会、国家新能源工程研究中心等有关方面专家参加了此次论证会。

    据介绍,与传统“农光互补”技术仅适用于水产养殖和喜阴作物种植不同,中利万农“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创新项目技术将光伏支架抬到4米以上高度、支架桩距扩大到10米,采用单板特定角度等技术安装工艺,既能充分满足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需要,又能保证光伏下每棵农作物获得75%以上太阳光照射,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大田作物,且有利于稳产增产。

    同时,中利腾晖与华为公司共同研发了“智能光伏”云中心自动监控系统,同时延伸了对农业环境温度、土壤湿度、肥力状况等农业生产环境进行自动分析,利用光伏支架设置喷淋系统,实现了自动喷淋、喷灌、施肥等,并利用光伏电源设置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防控设施,实现智慧农业和无公害农业。

    据记者了解,该创新模式去年已申报了34项国内、国际发明专利,并在江苏常熟、山东冠县、河南开封、江西余干等地区,利用非农用地建成了水稻、小麦、蔬菜、中草药、中藏药、无土栽培种植等作物种植及水产养殖示范项目,试验效果已得到充分验证。

    10月15日,常熟市农委组织省市农业科技部门,对位于常熟市沙家浜镇原荒滩地改良的中利万农“智能光伏+科技农业”26亩光伏下的稻田进行测产,结果显示平均亩产583.2公斤,与常规大面积稻田生产水平相同。

    专家论证组认为,中利万农“智能光伏+科技农业”的创新模式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该项目改良荒滩荒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实现光伏发电与现代设施农业有机结合,不与农业争地,光伏发电和农业收入叠加,让土地产出率大幅提高。

    光伏产业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一条多方共赢、利国利民的创新途径。专家建议,中利万农应进一步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深度利用农地资源,扩大规模示范效应;应加快村级扶贫光伏电站和“光伏扶贫农场”建设,在国家精准扶贫中推广应用。

    据测算,除光伏项目扶贫外,村级农场化种植管理,可实现常规农业的亩均年收益1500元以上,特种农副产品、中草药、中藏药、油用牡丹、无土栽培种植、养殖等可实现15000元以上的亩均年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