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中国经济三季报本周将出炉 宏观指标数据印证经济向好

    中国经济三季报本周将出炉。从已经公布的外贸、物价和工业品出厂价数据来看,三季度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在持续下行压力中,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出人意料地达到6.7%。对三季度的经济运行,市场依然有疑虑。

    中国经济三季报将出炉
    中国经济三季报将出炉

    11日,李克强总理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在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说,进入三季度,中国经济不仅延续了上半年的发展势头,又出现不少积极变化,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一些前期出现疲弱或下滑的重要指标稳定向好。

    宏观指标在企稳轨道运行

    其中,工业增速、企业效益、投资企稳回升,尤其是民间投资止跌回稳,社会预期得到新的改善。总的看,今年以来特别是到了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好于预期,特别是就业保持基本稳定。

    陆续出台的一些宏观指标数据印证了经济稳定向好。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PPI同比上涨0.1%,较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CPI涨幅升至1.9%。

    外贸也出现了逐季回稳向好的态势。13日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数据同比分别下降7.2%、6.3%和8.3%;这三项数据在二季度分别为-0.2%、0.6%和-1.3%;在三季度,则分别为1.1%、0.4%和2.1%。外贸先导指数连续三个月改善。

    其中,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许多传统产业重焕生机。经济新动能呈现出增量崛起、存量激活、质量提升的态势,市场和社会创造力巨大。

    找出经济放缓症结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既要保持总需求力度,也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总理这样说。

    经济下行压力的症结在哪里,也成了16日参加“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的经济学家探讨的重要话题。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中国当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更多是外部性、周期性因素导致的。

    但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访问学者、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彭文生看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一个金融周期问题,而金融周期意味着下行压力。中国现在还处在实体部门受到金融和房地产挤压的阶段,拐点何时发生并不知道。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认为,未来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前景受到三大挑战:第一是债务存量问题;第二是投资方面问题,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这一部分投资,增速正在明显回落;第三是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问题。

    关于债务风险,总理明确表示,中国债务风险总体是可控的,现在看到的问题主要是债务结构不太均衡。政府负债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是比较低的,中央政府负债率只有16%,地方政府负债率虽高于中央政府,但举债日趋规范。

    我们面临的杠杆率问题主要是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较高,这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短、还不成熟,居民储蓄倾向较强、居民储蓄率达50%以上,以及以银行为主的融资结构等密切相关。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途径,逐步降低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化解风险隐患。

    挑战的另一边正是机遇。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看来,中国的机遇与挑战都与人口问题有关。比如新型城镇化,做得好、用得好就是中国经济的黄金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