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舞蹈动作瘫痪社会保障卡肖建华有多少资产

交通用铝开启千亿市场 实现轻量化交通趋势(2)

新能源车辆的崛起也为铝合金在车辆应用上开辟了一片蓝海。受能源形式限制,更轻的铝合金车身可降低能耗,成为延长里程的主要突破方向之一。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项目执行总监贾安祥表示,铝合金用在新能源汽车可提升效率、降低油耗和节能减排,全铝车身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发展方向之一。

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客车研发中心副总监邓虎则认为,铝合金车身的使用是客车技术发展的趋势。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特别是纯电动客车的推广,对续航里程和Ekg(单位载质量能源消耗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相同电量下,整备质量越大,续驶里程越显得捉襟见肘,所以车身轻量化一直是客车产品的追逐目标。此外,铝合金产品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对潮湿环境的适应能力比普通钢材要好得多,部分终端客户在选择产品时明确提出使用铝合金车身的要求。

另一个对运输轻量化有需求的则是公路物流行业。行业人士指出,从公路运输方式来看,长距离高速公路运输,大功率大吨位的半挂车将是主流车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秘书长左新宇介绍,由于铝合金半挂车比全钢半挂车整车重量轻3.5吨左右,相当于在运营中可以比全钢结构半挂车多拉运3.5吨货物。以全年运营15万公里计算,铝合金车厢在行驶中利用其轻量化优势可多创效益15万-18万元。空载运行中也将大大节省油耗。

近期政策的变化方面,8月18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印发《整治公路货车违法超限超载行为专项行动方案》,将严格按照新修订的《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对车辆进行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简称“治超”)。

这意味六轴车最大轴荷将不得超过49吨,较此前降低6吨。左新宇表示,在严格治超背景下,近期公路运费已经小幅上涨。如果物流行业要在多拉快跑上做文章,车身轻量化将成为行业趋势。铝制挂车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产业链亟须通力合作

从近年来的数据看,国内高端铝加工行业正迎头赶上,无论是投资规模还是盈利能力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成为行业新兴力量。

路长青表示,中国企业优势在于:虽然起步晚,但持续引入最新最先进的设备。以铝挤压设备为例,中国忠旺目前拥有逾90条铝挤压生产线,其中75MN及以上的大吨位铝挤压机数量就有21台;而很多国际竞争对手挤压机规模多在50MN以下;此外,部分有前瞻眼光的企业在研发上投入重金,以求获得技术突破。

路长青表示,总体看,中国目前在铝挤压设备、模具制造装备、相关基本技术与工艺以及质量检测等方面,已经达到全球中上水平。但铝加工研发投入不足,合金成分及其加工工艺数值模拟仿真、智能化控制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航空铝材、乘用车铝板等高端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生产成本高,产品同质化严重,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短缺。目前中国忠旺在这一领域的设备、研发、人才方面加大投入,以期尽早弥补欠缺。

而左新宇则提到,价格高阻拦了铝制挂车的市场推广。尽管全铝合金挂车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运输效益,但其在国内应用率不足2%,而这一数字在美国和日本则分别为70%和90%以上。“全铝合金挂车比钢制挂车价格高30%以上,初始投资太大。

公路长途运输行业车主大多是个体运营者,高企的初始成本和对行业了解不多是阻碍铝合金挂车推广的主要原因。”左新宇建议,应加大铝合金挂车在物流行业的推广和普及,同时积极与金融机构、平台合作,推出一些针对使用者的金融产品,降低铝合金挂车购买门槛。

李伟建议,交通用铝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加强协作与交流,形成一套互相促进研发应用的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行业协会应起到资源整合的领导者作用。以爱励为例,李伟表示,爱励遍及全球的研发应用体系网络,涉及实验室模拟、碰撞测试、防腐、成型等多个铝合金加工应用的环节,有数十家国际机构、实验室和公司参与其中。

宝马等世界知名汽车厂商有数百人的车身轻量化团队,在共同合作中能够给予下游厂商材料建议与要求,有助于缩短研制应用周期,达到产能迅速有效投放,从而带领行业迅速发展。国内目前整车厂在这一点上还难以达到这一水平。

前述航空工业专家则认为,从国防工业的高度来看,中国要建立起自己的航空铝合金体系,该体系以2系和7系合金为主,但是铝锂合金、耐蚀可焊铝合金也是重要发展方向。

同时,充分利用国内的装备条件和工艺技术积累,实现国内铝合金材料性能和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高端铝材的自主保障。此外,加强材料研制和应用研究的一体化、全过程研究,充分合作,相互配合,缩短铝合金的研制、应用周期。

交通用铝热度乍起,各种产能正在或者已经在投放之中。部分相对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趋势已经出现。有业内人士指出,交通轻量化大蛋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厂家加入高端铝加工产业的阵营。

但在某些特殊应用领域,例如特种航空材料,每年用量有限。若厂家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乃至出现价格战的局面将很快出现。如何使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不再重复“一哄而上、产能过剩、惨淡出清”的老路,值得业界各方思考和行动。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