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口风搅动市场 难撼中国稳健货币政策(2)
但也要看到,美联储数个月来的“口头加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透支了预期。因此,如果中国经济能在未来继续保持当前的增长态势,那么无论美联储加息与否,对中国经济及政策的边际影响都会日益衰微。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分析,美国加息可能会制约中国货币政策,但目前影响不大。中国货币政策目前可能更关注CPI、经济和房价走势,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而无意收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张敬伟认为,8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下跌、美国商务部修正后的GDP数据低于预期,这些都显示美国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美联储年内可能加息一次,而且可能沦为为了加息而加息,“加息”这种外界干扰因素对中国的干扰也将越来越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央行在其今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从货币政策的这种稳健表态不难看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仍将坚持自己的节奏和定力,为供给侧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爬坡过坎期:扎实改革不动摇
宏观政策造氛围,扎实改革谋长远。应该看到,美国属于发达经济体,其创新能力较强,经济增长质量较高,很多企业处于产业链分工的顶端,因此美国面对经济下行危机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才相对有效。
而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体制机制等内在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如今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因此保持宏观政策定力,扎实推动各项深化改革措施落地无疑是“上策”。
“表面上,美联储加息对华的影响主要通过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化体现,而真正起作用的则是中美两国整体经济的走势。”应展宇表示,尽管中国的宏观政策工具还有很多,但毕竟都是集中于需求端管理。
而要想解决制约中国经济深层的体制机制矛盾、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生产效率,最终还是要靠供给侧改革。所以,中国的宏观政策乃至整个改革的步伐并不会因美联储的“口头加息”而动摇。
在不少海外学者看来,当前中国经济较之前已经明显企稳,未来的转型更将决定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美国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在一篇题为《全球经济增长取决于中国的成功转型》的文章中指出。
尽管与1980年到2011年之间平均10%的增长速度相比中国经济增速的确在减缓,但中国经济依然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这种贡献在全球经济增长陷入停滞、举步维艰时显得弥足珍贵,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仍然要依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