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离职风波愈演愈烈 策略核心成员走光(2)
中报不佳:经纪业务收入遭腰斩
除了研究团队人员流失严重外,国泰君安上半年业绩也并不理想。
国泰君安披露的2016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07亿元,同比下降38.5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20亿元,同比下降47.91%。
在细分业务上来看,上半年国泰君安证券经纪业务营业收入63.9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6.69%,同比减少59.42%,毛利率同比减少17.03%;证券交易投资业务营业收入11.81亿元,占比8.62%,同比减少72.57%,毛利率降至19.92%;而投行业务和资管业务则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上半年,投资银行业务营业收入17.66亿元,同比增长45.47%;资产管理业务营业收入14.60亿元,同比增长36.40%。
东吴证券在研报中认为,国泰君安此次业绩下滑主要是受上半年行情低迷影响。2016年上半年,上证综指下跌17.22%,沪深两市累计股基交易额69万亿元,同比下降53%;市场融资融券余额由年初的1.16万亿元降至6月底的0.85万亿元,降幅为27%;证券行业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国泰君安上半年经纪业务净收入为30.58亿元,在行业中居于首位,东吴证券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公司维持较高的佣金率,未来有望通过降低佣金率来提升公司经纪业务弹性。
再遭罚单:资管计划风控、合规如摆设
国泰君安资管业务尽管上半年有所增长,不过8月还是接到上海证监局的一纸罚单。
由于国泰君安的“国泰君安君享新利6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根据委托人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海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以及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建议,买入“中海发展”(600026)和“中海集运”(601866),发生了相关异常交易。
上海证监局在公告中指出,国泰君安资管作为国泰君安新利6号的资产管理人,投资决策和交易执行环节控制存在不足,未对投资标的进行充分研究,违反了相关监管规定,责令国泰君安资管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并及时向上海证监局提交合规检查报告。
不过,国泰君安资管业务的高层领导也经历了一轮大换血。2014年7月,原国泰君安资管首席执行官章飚正式辞职,转投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的齐鲁证券,任资管公司总经理一职,追随他一同离开的还有公司总经理助理黄文卿及量化投资部总经理李玉刚。
在章飚离职后,谢建杰被临时任命为国泰君安资管CEO。不过谢建杰在上任不久之后也选择转投齐鲁证券,就职资管公司副总裁。
随着章飙、谢建杰相继离开,曾经国泰君安资管的“铁三角”仅剩董事长顾颉一人坚守。到2015年9月底,顾颉最终也选择了离开。
直到今年5月,上海市证监局核准陶耿任职国泰君安资管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批复,至此,国泰君安资管的管理层动荡才得到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