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参鸡汤中国出口额下滑 两个月仅25万美元(2)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未考虑中国人的口味和饮食习惯。韩国国内一个800克大小的袋装参鸡汤中人参含量是6~10克,而与此不同的是出口到中国的只有3克,很难调出参鸡汤的美味。此外,如何应对中国消费者对袋装食品的不信任和中国饮食文化中更喜欢大块鸡肉这一点也是一大课题。还有人指出,要同时传播韩国的饮食文化。也就是说,韩国政府和企业都对“本土化”考虑不周。
有人指出,应该将在对华出口初期便遭遇滑铁卢的大米和泡菜作为反面教材。韩国大米在申请对华出口后,时隔七年终于在今年年初登陆中国市场,但在首次装船后六个月间只出口了237吨,与今年2000吨的出口目标相距甚远。
而对于时隔五年后于去年12月重新出口中国的泡菜,韩国农食品部曾夸下海口称年出口额将达到100万美元,但上半年的出口额只有9万美元,还未达到目标的10%。
主要农产品对华出口业绩不佳的原因大致分为:市场调查不足、未能确保当地客户、认知度较低等。
起初韩国政府和业界表示,中国人喜欢高丽人参,而且通过电视剧等渠道得到了很好的宣传,自信地认为参鸡汤在中国会畅销,但现在普遍观点认为参鸡汤在中国当地的认知度较低。此外,与正在掌控中国国内中产阶级市场的流通网合作也是当务之急。
Harim相关人士表示,“在掌控中国当地的流通结构和制定营销战略方面存在困难。所幸已与苏宁签订了出口合约,苏宁是中国最大的流通企业,在中国国内运营1700多家卖场”。
从日本市场韩国泡菜和参鸡汤销售不振的前车之鉴可以看出,企业间的低价竞争可能会招来丧失“宗主国”地位的恶果。由于日本的反韩情绪以及部分企业的低价攻势,对日泡菜出口额从2011年的8681万美元降到了2015年4454万美元,几乎下降了一半。参鸡汤也因同样的原因,对日出口大幅缩减。这就是为何有人担心若在中国主打低价攻势,可能会重蹈日本市场的泡菜、参鸡汤等产品覆辙的原因所在。
金汉镐(音)教授表示,“比起针对所有中国人进行营销,通过熟悉中低收入层市场的中国买家来确保流通网可能会更有效果”。韩国政府计划与韩国业界一起在北京和上海等人口密集区域设立并运营参鸡汤宣传馆。韩国农食品部相关人士表示,“我们还在准备制作宣传参鸡汤功效的广告和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