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国内眼科市场长期被进口垄断 国产替代能否提速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以及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患眼疾的人数不断增加。然而,从中国青少年近视到老年白内障手术所需的眼科器械、药品中,高端产品市场主要被进口厂商垄断,国产品牌徘徊于低端,在互相厮杀中艰难求生。

    眼科市场被进口垄断
    眼科市场被进口垄断

    业内认为,要想改变现状,需多管齐下,通过提高研发投入,理顺产学研联动机制以及利用资本力量并购整合,引导国产化替代速度提升,从而有助于切实减轻老百姓治疗眼疾的医疗负担。

    国内眼科市场缘何被进口垄断

    白内障、近视、干眼症以及青光眼是影响人们视力健康的主要疾病。尽管白内障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方法,但在手术广泛用到的人工晶体中,国产品牌却面临市场需求巨大而自身产品技术和质量落后的尴尬局面。

    目前国产人工晶体处于产业价值链底端,落后国外公司产品一代以上,大多数售价200元到300元,而进口高端产品却能卖到2000元至15000元。2014年,我国白内障手术约为146万例,市场容量约为58.4亿元,国产品牌销售量占比为15%至20%,而销售额仅占1%左右。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兼眼科医院院长刘奕志告诉记者:“经我手大概已经做了20万例白内障手术,用的人工晶体基本都是进口的,按照每片3000元估算,已经为外国企业贡献了至少6亿元。”

    为何国产厂商目前尚无法做到对进口厂商高端产品的替代?记者采访发现,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产业集中度过低,小型企业陷入严重同质化竞争,企业间大打价格战,导致产品升级换代无从突破。反观国外企业,无论从规模、产业集中度和技术产业化效率上都显著高于国内企业。

    二是研发投入极低、产学研缺少协同互动。申报一个新的高端产品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小企业在创新和研发上根本耗不起,无奈处于“技术落后-产品低廉-赚不到钱-没能力后续投入-在低端徘徊”的恶性循环中。

    三是进口企业地位强势,国产品牌全面受压。以人工晶体为例,进口产品注册证多达117张,来自近40家海外企业,多样的产品组合几乎全面覆盖高中端市场。而国产注册证一共只有8张,来自6家企业,现今可生产出售的仅有4家,达到千万收入规模的仅有河南宇宙和珠海艾格。另外,以治疗近视眼的角膜塑形镜为例,进口产品注册证达到27个,临床售价6000元到10000元,国产产品注册证有6个,多数在3000元到5000元。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