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城启动智慧化变革 跨界创新成最热“关键词”
在车辆川流不息的大城市,除了几乎无处不在的拥堵,我们还时常忍受着大雨突袭时地面的积水,呼吸着雾霾中有损健康的尾气。进入城镇化的3.0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大城市病?如何在城市里更加智慧地栖居?
近年来,智慧城市风头正劲,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政务、万物互联已逐渐从想象变为现实。在这一背景下,智慧城市有望撬动万亿级市场机会,为经济转型升级增添动力。借2016(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在京开幕之机,《每日经济新闻》特推出“探路中国城镇化3.0”专题,试图从产业转型、城市布局、商业模式、政策方向等角度,解读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智慧城市正加速从原先的概念探索迈进到实质建设阶段。
7月29日,由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等单位主办、北京金博会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16(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拉开序幕。
统计数据显示,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6.1%。按住建部统计口径,截至2015年底,智慧城市试点约有400个。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理事长李铁告诉记者:“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它将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管理治理创新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城市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也有利于把中国的经验推向国际,把国际经验引入中国。”
企业瞄准市场万亿投资潜力
什么是智慧城市?如何建设智慧城市?
当年四川都江堰城区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一度受到热议。近两年,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提出的新概念更是层出不穷。
在李铁看来:“有些城市在炒智慧城市的概念,这是一个误区。智慧城市应当成为政府、企业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而不能成为拉动GDP的‘万金油’。”
李铁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当中,企业所发挥的作用可能远远超过地方政府,企业受到市场和利益的需求,会把各种科技手段、创新发挥到极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是靠政府产生的,而是产生于企业,产生于市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如何运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来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才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正途。”
2015年国家标准委发布了《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等23项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从政策标准层面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介绍称,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2016到2018年的工作任务分工。到目前为止,全国地级市和400多个县级市都已经开始了数字城市的建设。
长江证券研报显示,2010年以来,全国智慧城市投资额年均复合增长14.81%,预计未来十年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将超过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