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先建机制再建市场 云南电改释放多重红利

    2014年至今,在水电弃水及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下,云南成为全国首批电改综合试点和第二批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份。通过先建机制、再建市场,目前已形成“三个主体,一个平台,三个市场,四种模式”的“3134”模式,输配电价改革也同步进行。

    云南电改释放多重红利
    云南电改释放多重红利

    相关人士认为,云南电改释放经济活力,初步取得稳增长、降成本、减弃水等多重效应,促进水电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产需错位激发改革动力

    云南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超过一亿千瓦,国家西电东送清洁能源基地初步形成。但在近年来,随着小湾、糯扎渡等具有多年调节性能水电站的陆续投产,云南电力供应从以往“丰盈枯缺”的季节性富余转变为“常态性供过于求”。

    据介绍,2013年汛期刚实现“零弃水”的云南,不得不再次面临富余电量消纳特别是水电弃水难题,这也成为云南争取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省的动力与契机,尤其是为低迷的高载能产业提供价格更低的清洁能源。

    据云南省工信委统计,“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电源装机快速增长,全省电源总装机由2010年的3600万千瓦增长至2015年的7915万千瓦,5年间共计新增装机约4300万千瓦,年均增长率17%。其中,水电装机已达5848万千瓦,同比增长5.7%。

    与电源装机快速增长相反的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十二五”后期云南电力需求增速放缓,电源开发建设与电力市场培育脱节情况较为明显。

    云南省工信委电力保障处副处长付晖介绍,2014年至今云南经济与全国一样,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内需增长动力不足,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压力大。云南工业处于全国产品产业低端、运输末端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

    在装机迅速增长和用电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下,自2013年开始,云南电力供应由季节性丰盈枯缺转变为全年富余。2013年弃水电量为50亿千瓦时,2014年弃水电量为168亿千瓦时,2015年弃水电量为152.6亿千瓦时。

    付晖认为,云南水电消纳困难的直接原因是电力产能过剩,深层次原因是电源大规模超前开发、集中投产,电源开发与用电市场不匹配,这成为促成电改的直接动力。

    此外,长期以来电力市场的高度垄断,使得地方政府和用电企业缺乏用电话语权,大用户直购电、“点对点”直供、区域性电价、用电企业自备电源等在推进中困难重重,开展电力体制改革呼声高涨。

    先建机制再建市场

    为充分消纳清洁能源,云南火电发电空间被严重挤压,经营举步维艰,增大西电东送电量规模也难以完全解决水电“弃水”问题。根据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实施能源战略的部署,2014年开始云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并以此推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