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周小川:通胀单一目标制对现阶段中国尚不现实

    北京时间6月24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华盛顿参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央银行政策研讨。他在演讲中表示,对中央银行来说,维持价格稳定的单一目标制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制度。

    通胀单一目标制不现实
    通胀单一目标制不现实

    它简洁、容易度量、便于沟通,但对现阶段的中国不太现实,这与中国处于经济转轨中的国情是分不开的。维持价格稳定的单一目标制,又称为通胀目标制,一般是指中央银行明确把某种通货膨胀率的目标作为货币政策首要甚至唯一目标的政策框架。1989年,新西兰成为首个采用通胀目标制的国家。目前,全球共有20多个经济体实行通胀目标制。

    周小川表示,长期以来,中国政府赋予央行的年度目标是维护价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大体平衡。从中长期动态角度来看,转轨经济体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央行还必须推动改革开放和金融市场发展,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动态的金融稳定和经济转轨,转轨最终是为了支持更有效、更稳定的经济。

    中国央行重视价格稳定,这是各国央行都有的目标。经济增长和就业重叠性较大,也是某些其它央行的目标。但周小川指出,中国央行功能中比较特殊的是改革开放、发展金融市场和国际收支平衡,也比较注意协调其它政府部门。

    中国央行为什么要支持并组织改革开放?周小川认为,转轨早期的共性问题是价格严重扭曲,税收体系扭曲,非货币化实物分配,资源配置非常低效,银行也还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缺少银行法、会计准则、审计、贷款分类、财务报告等方面的健全制度。首先,中央银行是否利用货币政策支持价格、税收等市场化、货币化改革?这些扭曲和资源配置错误的损失通常最终都集中于银行体系。大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许多转轨国家的银行体系都被巨额的不良贷款拖垮了。

    中国的银行体系在转型中面临同样的问题,亚洲金融[0.00%]风波则进一步加剧和暴露了这些问题,中国银行[-1.56%资金研报]部门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等指标严重恶化,国际业界普遍评论中国的大型银行已经陷入了“技术性破产”。这时,不改革开放就不会有健康的金融机构体系,就没有金融稳定可言,中央银行难以实现价格稳定,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因此,在这一历史阶段,金融改革和实现金融系统健康化和稳定的重要性甚至要高于通胀等传统目标。

    当转轨经济体的旧有银行体系被拖垮且财政虚弱时,小的转型经济体可以“出售”银行来寻求金融机构健康性,也比较容易找到愿意收购的外国银行,中东欧的转轨国家较多见到这一模式。但中国的银行体系庞大且层级多,也难有外国银行有能力和意愿全面介入。中国不得不靠自己的力量来救助银行并进行改造。但当时财政没有足够的资源,1990年代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低点仅约为10%,还有大量的计划经济历史包袱,所以央行不得不设法救助金融机构和维护金融稳定。

    在这一过程中,人民银行剥离了政策性不良资产,对问题银行进行了注资,并推动各大型银行公开发行上市、转向混合所有制、改革其治理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宏观上维护了金融稳定,顺利走出了亚洲金融风波的危机。同时,注重监管体制、法规建设、会计审计标准、贷款分类、财务报告等方面的微观制度建设,为银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奠定了基础。

    中国央行为什么要发展金融市场?周小川在演讲中指出,转轨经济体通常价格机制僵化,缺乏成熟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绝大多数计划经济在转轨时都没有股票市场、没有公司债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