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舞蹈动作瘫痪社会保障卡肖建华有多少资产

王亚伟A股新三板市场双折翼 无奈选择出逃

上市公司的各种承诺一直是二级市场炒作的好题材,但如果承诺变成空谈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近日,众多投资者就被一汽集团擅自变更承诺所累,其中最有名的受害者莫过于堪称一哥的王亚伟了。

王亚伟A股新三板折翼
王亚伟A股新三板折翼

此前两年,王亚伟重仓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两只股票,就是为了豪赌其整体上市的预期,而6月3日晚,两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原本在今年6月28日到期的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承诺再延迟三年作为过渡期,这一公告等于变相告诉市场短期内整体上市无望,两家公司股票也于第二天开盘双双跌停。

A股受伤之余,王亚伟还在新三板市场折翼,其投资的中科招商在年初时也刚刚经历过暴跌,可见,在经济下滑期炒股,连“一哥”也有点hold不住了。

国企耍赖皮王亚伟豪赌落空

6月3日晚,一汽轿车发布公告称,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一汽股份”)原计划5年内解决其与子公司一汽轿车、一汽夏利同业竞争的承诺无法履行,将再延期3年,这意味着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一汽集团”)整体上市将再度延迟3年。6月6日开盘后不久,一汽轿车、一汽夏利双双跌停。

据信息时报报道,2010年,一汽集团启动主业重组改制工作,其核心业务及主要资产经重组设立一汽股份,并于2011年6月28日工商注册成立,为进一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中国一汽持有的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两个上市公司股份转移至一汽股份过程中,在监管部门的要求下,做出了5年解决同业竞争的承诺。且该承诺为不可撤销承诺。

然而,一汽股份却在5年承诺大限来临之际,作出了将承诺期再延迟3年作为过渡期的决定。对于原因,一汽股份在公告称,在作出上述承诺以来,一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汽车行业增速放缓,公司在内部经营也承受着压力。二是自2015年以来,证券市场发生大的波动,难以把握资本运作的窗口期。三是公司内部管理层在2015年也出现重大变化。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未履行上述承诺,但是一汽股份公司解决同业竞争的初衷并未改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恳请股东大会同意将承诺期再延迟3年作为过渡期。

“潜伏”一汽系博弈整体上市的各路投资者中不乏资深大佬,其中就包括前“公募一哥”王亚伟。

今年一季报显示,一汽轿车的十大股东名单中,由王亚伟掌舵的昀沣信托、昀沣3号分别以3075万股和1278.57万股的持有数量,排名第三位和第六位。一汽夏利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榜更是被王亚伟占据了4席,其中昀沣信托持有3200万股;千纸鹤1号持有2077.9万股;昀沣3号持有1703万股;昀沣2号持有464.26万股。如果王亚伟没有在二季度及时调仓,按上述数据计算,仅6日一天市值便蒸发过亿元。

而这已经距离王亚伟初次投资一汽系股票2年有余了。在一汽夏利、一汽轿车双双公布2014年年报时,王亚伟就已经重金杀入了。一汽夏利2014年年报显示,在其前十大股东中,王亚伟管理的昀沣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千纸鹤1号资产管理计划作为新进者一跃而成为公司第三、第四大股东,分别持有3672万股、2656.61万股,分别占流通股比例1.88%、0.84%。

一汽轿车的2014年年报显示,昀沣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千纸鹤1号资产管理计划在去年四季度末分别列于第二、第四大股东,持股数量分别为3066万股、1363.39万股。可以看出,2年多以来,王亚伟并没有进行过大幅度的减持,显示出其在此次公告之前还坚定看好公司的重组。

无奈出逃众机构上演跑的快

有媒体称,对于今日的局面,王亚伟只能无奈地选择出逃。据龙虎榜显示,6月6日,王亚伟席位国信证券深圳红岭中路营业部大笔出逃一汽轿车,净卖出额高达近4亿元,3机构也集体抛售该股,4席位合计抛售高达近5亿元,成为6日净卖出额最高的个股之一。

除了王亚伟“踩雷”外,还有多个私募基金“受伤”,华夏系基金、汇金和证金、前海人寿、中国人寿、知名牛散何海潮、白玲玲等亦持有大量一汽轿车或一汽夏利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也有众多的股东表达了质疑。

在公开信中,明曜投资呼吁征集投资者的投票权,对一汽轿车将于6月27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所有与同意延长承诺期限有关的议案投出反对票;提议一汽轿车立即停牌;要求一汽股份立即履行其承诺,并保留向一汽股份进行索赔的权利。

除了机构股东,一些一汽轿车小股民也明确反对一汽轿车的延期要求。昨日,在一汽轿车股吧中出现了不少反对一汽轿车承诺延期的帖子。有股民发出“集体诉讼,准备请律师”的呼吁,获得百余条支持回复。还有股民表示:“不可撤销的承诺都能更改,上市公司的诚信还能够相信吗?”

上海剑桥律师事务所律师吴立骏表示,一汽轿车对有法律效应的公开承诺做出变更,已经是一种违约行为。“但一汽轿车的这种违约行为,投资者如果要发起索赔,没有索赔标的,所以无法通过法律诉讼索赔。”吴立骏表示,目前对上市公司公开承诺违约,监管层也只能通过问询函、公开谴责等形式,做出形式上的处罚,对上市公司并没有什么约束力。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