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今年经济运行压力大 经济还需股市支持(2)
牛市前景如何
沪指以几乎未做调整的步伐一路奔向4000点,而企业业绩却没有明显改善,市场估值高企。截至4月7日收盘,上证综指的平均市盈率为17倍,中小板指数的平均市盈率48倍,创业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更是高达90倍。
这样的高估值是否意味着市场回调在即?牛市是否已经见顶?高善文更是直接抛出一个问题:“即便蓝筹股估值也不那么便宜,在这个条件下,我们是否面临一个迫在眉睫的熊市?”
由于估值问题导致的熊市什么情况下会发生?高善文认为,总结中国历史经验,一个超越市场预期的熊市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货币政策紧缩。单边的熊市都发生在货币政策紧缩背景下,货币政策紧缩打击了市场估值,并通过经济基本面恶化打击企业盈利,从而形成双杀局面。
“在这个背景下,如果以历史经验为参照话,即便在短期之内基本面、盈利面恶化,货币政策总体上也是支持的,而且整个长期的前景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很可能不会出现迫在眉睫的熊市。”高善文说。
在一些私募基金人士看来,这轮牛市始于2013年,第一阶段是制度性的红利,第二阶段是目前正在经历的结构性红利阶段,第三阶段尚未到来。
让牛市走得更稳
尽管当前乐观情绪占到上风,但是面对缺乏业绩支撑的高估值,人们总是心存不安。多位投资界人士认为,在当前资金不断涌入的背景下,估值合理的公司比较乐观,但过于高估的板块存在较大风险,股市最终能否稳住还有待经济基本面得到切实改善。
回顾上一轮牛市,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股市迎来了难得的牛市行情。然而,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一种狂热的情绪在股民间蔓延,直到2007年11月,一场跳水式的“崩盘”在所难免地发生了。这一切说明:如果没有坚实的制度基础和基本面支撑,仅靠投资者狂热吹出的泡泡终归要破灭。
证监会也数次提醒投资者说,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上市公司估值较高、杠杆资金较为活跃的情况下,投资者仍然需要注意市场风险,不要有所谓“宁可买错不能错过”的想法,更不要被市场上卖房炒股、借钱炒股的言论所误导。
早在去年8月底,新华社就曾发文指出:“无论是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还是转型升级中的中国经济,相较于指数持续上涨的大牛市而言,更需要的是具有坚实基础的有质量的牛市。”如今,这一观点仍然成立。
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是,今年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尤需股票市场提供有力支持,维护股市稳定运行十分关键。多位专家指出,当前,监管层应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引入相对稳定的长期资本,夯实股市基础,呵护市场信心。
在牛市中,一方面,要把新股发行的权利交还市场,让资金通过股市流入实体经济的通道更加顺畅,这既可以改善股市供求关系,又可以为经济注入动力;另一方面,要做好股市“公平、公正、公开”的守护者,让投资者对股市的长期健康运行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