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中国互联网企业成功激励年轻人创业精神兴起

    在北京西北部一栋办公楼的冷飕飕的地下室里,一群未来的创业者们正聚集在电脑屏幕前,注视着最新的项目雏形。而在几英里之外,在一个暖气充足、明显更为豪华的地下演讲厅里,30名经理和创业者也在讨论有关新产品和新公司的创意。

    中国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

    这两群人都验证着中国对初创企业日益增长的兴趣。就在美欧商学院表示学员对自己创业的兴趣飙升时,在中国的商学院也发现了学员对一切跟创业有关的东西的渴望。

    “英语流利说”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翌表示:“初创企业是一个吸引人的新鲜事物。”该公司为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开发了一款英语学习应用,这是中国唯一一款入选苹果(Apple)2013年年度最佳应用奖的教育应用。

    “你明明白白地看到中国的创业热正日益升温。一线风投正在物色年轻的创业者,整个生态系统已经形成。”王翌热情洋溢地说,“最近几年,那些对人们生活产生最大影响的企业一直是互联网企业,在它们背后都是普通人取得成功的励志故事。”

    王翌是斯坦福大学(Stanford)为期10周的“点燃”项目(Ignite)的参与者,这家硅谷商学院于今年10月和11月首次在北京启动该项目。在位于北京大学校园中心的斯坦福大学中心,30名被选中的创业者和企业内创业者(intrapreneurs)在制定商业计划,这些计划可能会在未来某天造就极其成功的企业。

    王翌表示,他的个人经历是中国很多新型创业者的典型。他曾赴美国攻读博士,在谷歌(Google)工作过两年,然后回到了上海,供职于一家互联网营销公司。他的两名联合创始人的经历也差不多。他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到海外留学,国内的择业模式也在迅速变化,年轻人不愿到传统的大公司任职。

    这种想法在清华大学x-lab所在的简朴的地下室里得到了共鸣,在这里,天使投资者正与这所大学的学生和校友们交流,清华大学可以说是中国最知名的大学。他们正开发一切产品,从最新的电动摩托车、到价格适中的3D打印机、再到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

    x-lab执行主任毛东辉表示,自从18个月前创建以来,已有约400家初创企业使用过x-lab的设施。其中近300家仍继续蓬勃发展,逾30家已获得数目可观的融资。

    另外,x-lab团队每周四举行项目会议,每周有10个新项目为了入驻x-lab进行宣讲。成功入选的项目可以免费使用x-lab的设施。

    2006年毕业于清华经管学院、获得EMBA学位的马涛(MichaelMa),符合清华x-lab的要求。他认为,英语教学技术的开发还有很大的空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外语学习市场,”他指出。

    他的公司名为北京豌豆派教育科技(BeijingPeapadEducationandTechnology),针对的是儿童家长,提供一个小小的、会说话的绿色豌豆角色,由家长通过智能手机控制豌豆,用歌曲和游戏教儿童学英语。

    “现在市场上还没有这类产品。我们认为,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学英语很重要。”他表示,“我们还认为,这个行业蕴含很大的商机。”

    马涛希望豌豆派能在2015年上半年投入市场,豌豆派硬件将免费提供,家长须付费购买软件、服务以及访问社区的权限。

    “我们的理想其实更远大一点,不仅仅是想做语言学习。”他表示,“市场上没有(类似的)针对孩子的智能设备。我们认为,未来10年,这将变成一个真正的趋势。

    “目前,中国的儿童早教都是线下的,但我们认为,未来几年,早教将全面转移到线上。硬件是一个渠道,我们正在提供这种渠道。”

    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马涛得到了x-lab其他初创企业的帮助,一家电脑制图公司帮助其设计了公司网站和豌豆派游戏,一家3D打印公司帮助制作了一个比例模型。x-lab提供有关专利的法律建议,并向初创企业开放清华工业设计中心,同时帮助它们从天使投资者和风险资本家那里获得建议。

    毛东辉表示,x-lab还发挥了特殊的教育作用,成为清华各院系之间的桥梁。目前,在清华大学所有学生中,有10%至20%的学生以某种程度参与了该项目。

    斯坦福大学“点燃”项目主管约西•范伯格(YossiFeinberg)表示,纽约是很多媒体初创企业的大本营,硅谷聚集着生物医疗和科技公司,但在中国,各种需求都有。“中国意味着一切。有很多唾手可得的机会。”

    范伯格教授表示,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意味着需求高涨,但这反过来也可能造成问题,“在我看来,在中国创业的最大问题是准入门槛(低)。唯一的门槛是你能否做大,大到让其他人无法进入这个市场。”

    如今,中国的创业“精灵”已经被放出瓶子,王翌表示,把它塞回去是不太可能的。他的公司好似一家美国互联网初创企业,提供免费的餐食和带薪休假。他问道,一个一直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人有什么理由会希望供职于国有企业呢?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