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2015年不良贷款率四大风险暴露 明年进一步承压(2)

    3.2风险点二:西部地区贷款风险凸显

    长三角和珠三角仍为不良贷款的高发区域。

    两区域内制造业密集,且中小企业集中分布,贷款小而散,不良贷款率均约超过银行整体不良率近30-40BP,其中建设银行长三角的不良贷款率6月底便突破2%,三季度末时更是上升至2.41%,高于同时点建行整体不良贷款率1.42%近100BP。此外,东北地区仍是个别银行不良贷款的集中区域,如建行和中信银行。

    西部地区贷款风险的凸显或是今年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

    以国有商业银行为样本,14年年报时西部地区的不良贷款率尚可,其中工行和建行的该项不良率指标略低于整体不良贷款率。15年中时,工行西部地区不良率大幅由1.04%上升至1.48%,超过同时点1.4%的整体不良贷款率。同时,农业银行该区域的不良贷款率亦上行了46BP,建设银行上行了28BP。

    3.3风险点三:公司类贷款恶化较快

    按照商业银行业务,不良贷款率可进一步划分为公司类贷款不良率、个人贷款不良率和票据贴现类不良率。

    公司类贷款不良率明显较高,且恶化增速较快。

    首先,公司类贷款不良率高于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近60BP,如农业银行15年中报显示公司类贷款不良率高达2.43%,而同时点农业银行不良贷款仅1.83%。建设银行公司类贷款不良率亦超过2%,而同时点建设银行不良贷款仅1.42%。其次,公司类贷款不良率恶化较快,以国有银行为例,半年间上行幅度约达35-40BP。

    个人贷款类不良率较为稳定。

    我国个人贷款主要集中于房贷,地产价格虽有下滑,但幅度仍大幅小于此前房价上涨空间,居民个人放弃房屋资产而违约贷款的情况或难出现,房贷资产提升银行业风险有限。此外,票据资产信用状况较优,大部分商业银行不存在该项目的不良贷款率。

    3.4风险点四:批零、制造业是重灾区

    批零业和制造业或是15年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来源。

    其中,批零行业对资金的流转最为敏感,经济持续下行,行业低景气加剧企业营收困难,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意味该行业企业偿付能力的弱化。就国有四大行而言,批零的不良贷款率约达7%,其中农业银行最高约7.82%,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分别约7.09%和6.09%。与此同时,制造业亦是一个重灾区,建行和农行在该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均超过4%,其中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不良贷款率偏高。

    房地产、建筑等行业低于预期,不良贷款率基本持平于整体水平,甚至略低。

    农行和建行有关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略超过1%,而工商银行该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仍不及1%。我们认为,存量房地产和建筑行业中超过60%的主体为地方政府平台,因而其还款来源与政府信用背书高度相关,即使贷款出现逾期,商业银行将其认定为不良贷款的动机仍较弱。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不良贷款率最低,目前均值不足0.5%,或源于此类行业具有稳定的现金流。随着稳增长政策的不断推进,该类行业风险将持续降低。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