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十三五”金融规划对外公布 保险业侧重方向清晰(2)
徐晓华认为:“各地积极发展保险产业集聚区是好事情,可以通过建设,汇聚人才、资金、监管制度等要素,也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保险意识,从而加快行业发展。但是也要避免一窝蜂,尤其要考虑区域资源的合理分配,做好资源调配,最大程度发挥保险出产业集聚区的优势。”
而作为“过来人”的宁波市保险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邵洪吉对此也深有体会。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保险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立足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利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比如,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提出来要打造’全域’保险和’全产业链’保险,就是紧紧围绕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结合宁波产业升级战略,立足于将保险打造成为驱动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此外,其他各地也纷纷表达了对保险机构欢迎的态度。例如,山东省表示,到2020年,力争新增15-20家各类保险公司,3-5家注册地在省内的保险法人机构,50-70家保险专业中介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规划文件显示,“十三五”期间,争取设立地方人寿保险法人机构、专业性保险法人机构和全国性保险专业中介法人机构;吸引保险机构在广西设立区域性总部、后援中心、信息中心、培训基地;支持经营水平高、服务有特色的保险公司在广西开设分支机构;增强保险市场活力;支持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南宁营业管理部升格为省级分公司;优化保险服务网点布局,延伸保险服务触角。
根据此前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的表述,保监会在牌照审批上坚持把握四个原则:一是企业自身条件要过硬;二是服务国家战略;三是关注空白区域;四是支持专业创新。
普遍原则结合各地特色
从各地“十三五”期间金融业发展规划来看,对保险的期待可以概括为“保险成为政府、社会控制风险、管理财富的基本手段,成为保障民生、促进和谐、加强社会治理、改进公共服务的必要工具,成为促进与保障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行业。”
具体而言,涉及个人寿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科技保险、保证保险、巨灾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众多方面。
对于这些内容,恒安标准人寿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作为天津土生土长的寿险公司,以发展长期储蓄型和长期保障型产品为公司战略。下一步,还将深度挖掘天津保险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发展机遇,积极申请养老金公司牌照,持续开发满足居民需求的普惠型保险,丰富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各地对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继续保持高期待。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主要集中在希望吸引保险资金投资其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新兴产业等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鼓励保险公司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为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支持保险机构探索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开展养老养生项目、医疗机构以及不动产投资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也不忘结合自身特色。例如,具有租赁产业、空港区位优势的天津市希望,加快设立航运保险公司,发展保险经纪、保险公估等专业服务机构,完善飞机保险、航空运输保险和海上工具保险等保险服务。
而海南省则表示,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在正式实施的15个险种基础上探索开展水产养殖、南繁育制种保险、特色畜禽保险、大宗果蔬保险、设施农业保险等创新农业险种,到2020年扩展到20个以上;探索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完善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引导保险机构创新特色旅游保险等产品,争取把海南旅游风险保障体系建设成为中国旅游安全试点示范项目;探索开展符合三沙市实际的水产养殖保险、特色旅游保险等创新业务。
总而言之,徐晓华表示:“各地在制定规划时,应该让当地保监局和保险公司参与其中;完善配套政策,适当向保险业倾斜,剔除阻碍保险功能发挥的事项,既引导又铺路,真正让保险发挥作用。此外保险业也应该主动配合政府,开发在扶贫、健康、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新产品,加强产业链延伸,更多关注民生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