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今年经济需货币政策托稳 灵活适度或是下半年主线(2)

    其次,此前权威人士所强调的核心观点是供给侧改革,而改革是中长期过程,稳定经济和社会环境才能为改革创造条件。要改革就必有代价和阵痛——工厂关闭无疑会给工业生产、就业、消费带来短期冲击,去杠杆会造成短期流动性紧缩和资金短缺,打破刚性兑付让债券违约会引发资金市场成本上升及暂时失去信心,突然戳破泡沫则会带来金融市场动荡。因此,一定程度的宽松政策是稳增长的需要。

    再次,改革的具体操作也充满不确定性,也需要政策托底。供给侧改革如何改,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如何推进,平衡稳增长与调结构的理想愿景,在实施中多目标难免存在矛盾。

    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和物价可能走向相反(即GDP有小概率破6.5%的可能性,CPI有小概率破3%的可能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会像2015年采用连续的降息降准工具。2016年央行采用灵活适度货币政策,既非略宽松,也非略紧缩,因此并不存在转向与否的问题。

    货币政策取向灵活适度的内涵在于:一方面,将基于市场预期进行相机抉择;另一方面,要为GDP增长跌破6.5%时的宽松调控预留空间。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从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货币政策的核心是稳健、中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M2和社融同比增长13%的目标。前两个月,可能个别月份偏快,但涉及季节性因素,从以后执行来说,M2、社融增长总体比较平稳。中性,即保持量要适度、价要合理。

    从量上来说,为了保证流动性合理,央行主要通过逆回购加中期借贷便利(MLF)应对流动性紧张,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稳定。价要合理,即货币市场利率已经保持低位的情况下,还要保持稳定。一方面避免由于过低刺激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也要避免过高对实体融资成本的影响,这应该是今后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基调。

    温彬认为,这个过程中,要重点从央行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管理重点是要切实保证资金引导到实体经济,避免对资产泡沫带来冲击。目前,引导实体经济还是有结构性差距:大企业融资手段比较多,通过债市、股市可以融资,一些中小企业和一些薄弱环节融资比较困难。要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定向精准调控作用,量上要给够,保持信贷切实投入实体经济。在价格上保持较低合理水平,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使企业尽快适应经济新常态,提高市场化应对能力。未来货币政策总体还是稳健中性基调,目标是为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