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传食盐改革方案获批 产销分离原始状态或打破(2)

    专营企业将受冲击

    食盐专营制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96年5月。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一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显示,盐业专营制度导致产销链条断裂,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积极性低,消费者选择权受限,且流通环节垄断易滋生腐败。因而,盐业改革是大势所趋,经过十多年努力,已经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对此,一位食盐行业从业人士也认为,如果方案顺利实行,既可盘活上游资源,又解决消费利益。具体而言,将流通环节的高额利润部分转至生产端,给予其较高的、合理的利润空间,以促使其提高产品质量或者创新。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能有独立的选择权。

    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因为食盐专营制度导致的行业问题。2006年,国家审计署曾对中盐总公司及14个省市盐业公司、部分食盐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诸多问题,如2004年、2005年,中盐总公司利用协调生产和销售计划的权力,在编制计划时预留4万吨,分配给本公司投资的盐企。此外,审计部门还发现,食用盐流通至少通过省市县三级盐业公司,批发环节层层加价,造成流通环节价格偏高。

    有数据显示,制盐、售盐毛利分别约为200元/吨、1000元/吨,暴利相差数倍。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取消食盐专营如果均是利好业内各界,便不会出现这十多年来的博弈却迟迟未能落地的结果。

    “取消食盐专营,碘盐覆盖率短期会下降,食盐市场会出现分化,市场监管重点会有所转移,专营企业会受到较大冲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王继承指出。

    其实,取消食盐专营后,碘盐供应基本会有两种情景:一是放开无碘盐供应,让消费者自主选择;二是强制要求所有食盐生产商全部生产碘盐,无碘盐通过药店、连锁店等特殊渠道供应。前者符合开放市场的要求,但碘盐覆盖率在短期内可能会下降。后者有利于保障碘盐覆盖率,但会增加市场监管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食盐专营制度建立的背景也是国家为了保障食盐加碘。

    而在企业眼里则认为不需要强求。“关于碘盐问题,国家当然应该根据我国人口实际情况重新发布标准,生产企业依据国标生产。”上述上海的盐企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认为需补碘就补,不需就不能强补。人的个体应该有独自的选择。这样才能有利于真正义意上的健康。”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