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李嘉诚重组商业帝国是何意:减持地产疑看淡楼市(3)

    李氏嗅觉

    相对于注册地的更改,资本市场更为关注的显然是李嘉诚重组长和实业系的时机选择。

    翻查历史资料可以发现,长和实业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动作都意味着市场将要发生调整:1987年,李嘉诚旗下四家公司忽然宣布同时大供股,随后全球性的股灾爆发;1997年,长和实业系首次重组,长江基建被和记黄埔纳入旗下,当年年中便发生了亚洲金融风暴;1999年,市场热炒科网概念,李嘉诚以逾千亿元的价格向德国电讯公司出售和黄旗下流动通讯业务品牌Orange,次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不少投资者血本无归。

    “李嘉诚之所以被称为超人,自有其过人之处,经历过多次经济低潮的他对于市场有着敏锐的嗅觉,这次长和实业系大重组,极有可能是为其进一步的并购动作做准备。”有香港投行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此次重组让市场嗅到了一丝不安的气息。

    分析李氏重组计划可以发现,在对旗下所有业务进行重组、并购、分拆的过程中,作为地产业务平台的长实地产最终需要向非地产业务平台长和实业支付现金550亿港元,尽管这笔现金作为过渡贷款将由长实地产向汇丰及美林美银承贷,但这无疑会变相推高长实地产的债务水平。

    “李嘉诚此举明显是看淡楼市,单从持股比例上来看,重组前李氏家族持有长实、和黄的股权分别为43.4%和21.7%,地产业务持股是多于非地产业务的,而重组后持有的股权是平均的,均为30.15%,这反映出李氏欲增持非地产、减持地产的态度。”有港股分析员认为,重组的结果以提高长实地产的债务水平为代价,显现出李嘉诚对于地产业务的看淡。

    虽然在1月9日的记者会上,李嘉诚表示重组之后的长实地产将成为香港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之一,拥有1.7亿平方尺的土地储备以及1.46万间酒店客房,每年能够获得超过100亿港元的固定租金收入,但唯独未提及未来的扩张计划,“可以预见,未来长实地产的策略会以稳为主,‘不求进取’”。

    资本市场作出这种判断显然与近两年李氏家族的资产减持动作有关联。从2013年至今,长和实业系在香港与内地两地出售了多项资产,包括广州西城都荟、上海东方汇经中心、香港天水围嘉湖银座商场等多个地产项目,同时还出售了亚洲货柜码头权益以及屈臣氏部分股权,如果包括分拆电能实业上市,近两年长和实业系在亚太地区套现的资金超过千亿港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长和实业系在欧洲市场的投资趋势则非常明显。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李嘉诚的长和实业系在欧洲市场投入的收购资金已经超过1500亿港元,而并购的资产包括基建、电讯、能源等业务。

    两相比较,李嘉诚对于全球市场的投资重心显而易见。“对于整个长和实业系而言,重组虽然不会增加任何固定价值,但重组后的新公司长和实业能够得到从长实地产转移的550亿港元现金,这将会强化长和实业的现金流,以提供更多及更具弹性的收购空间。”德意志银行分析师认为,预期长和实业接下来将在英国流动通讯市场及瑞典能源市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