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两年前预言应验纯属巧合 中国不会爆发经济危机(13)
中国经济危机不会爆发
中国经济虽然市场化程度已经比较高,但也不能因此做出判断,认为中国经济已经陷入危机,有很多特殊的中国国情因素不能不考虑。
首先,中国政府用政策手段推动的结构调整,相比于完全靠市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来推动的结构调整,可能会让经济周期性波动缩短,甚至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实践证明,一些大的结构调整,不是市场所能解决的。如经济总量的平衡,这是市场无法解决的,总需求、总供给的调控,如果完全靠“看不见的手”去调节,其结果只能是来回的周期震荡和频繁的经济危机。还有包括第一、二、三产业,消费与积累,加工工业与基础工业等大的结构调整方面,如果希望在短时期内以比较小的代价来实现产业结构的目标,完全靠市场是不可能实现的。当然,通过市场自发配置的人力、物力、财力,并非不能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目标,但这将是一个非常慢长而痛苦的过程,要经过多次大的危机而付出巨大代价才能实现。中国是经不起这么长时间的折腾,也负担不起这沉重的代价。实践也证明,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如果单纯靠“看不见的手”来调整经济结构,则必然会出现经济大萧条。所幸的是,中国在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经验和智慧都在积累和增强,这是判断中国经济走势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其次,由于农民工具有“两栖”特征,既是农民,同时也是城填居民。这就决定了在中国因经济衰退导致的失业大军,他们不具有真正失业的性质,因为农民返回农村,依然可以靠从事农业生产而生存。这就导致中国经济对于失业的敏感性不强,危机感也不强,社会就业的压力也不会像城市居民失业造成那样大的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避免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回旋的余地。这也是中国农民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还非常巨大。比如技术升级和创新的空间、消费需求的空间、产业调整的空间都很大,这就决定了中国经济不会出现长期的负增长,增长减速并不意味着经济危机的全面暴发。
当然,当前中国经济的隐患在于房地产调控是否能实现预期目标,其泡沫将以怎样的方式和时机刺破,金融机构的风险是否在可控的范围内,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结构调整而形成的不良金融资产,是否在适当的比例之内,特别是目前银行业的资产不良率是否是真实的反映,如果银行的不良率被以贷新还旧的方式所掩盖,爆发经济危机则成为必然。假如这两大隐患被清除,中国经济就能保持健康的高速发展。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掌握经济学并不能把握经济的命脉。我们不能迷信经济学,更不能靠经济学的概念去治理一个国家的经济,更何况经济是动态的、变化的,这种动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国情紧密相关。对那些所谓的市场派经济学家们宣扬的完全市场化,主张完全由市场自动调解经济的波动,否定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的言论,应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