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中关村转型路口 电子卖场时代远去

    “出路越走越窄,还不走就真来不及了。”伴随着中关村的业态调整,在中关村做了七年电子消费生意的王涛(化名)不得不加入“离场”的队伍。

    中关村转型路口
    中关村转型路口

    要走的并不只是王涛一个。按照最新的《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中关村大街未来3~5年内将完成转型,现有15万平方米的传统电子卖场将逐渐腾退。这意味着,中关村将逐步告别电子卖场,转型为“创新创业一条街”,传统电子卖场的业态将逐步被新模式和新业态所取代。

    电子卖场曾经拉动了整个中关村的IT产业链、周边商业、区域经济以及科技园区的发展。其中一个例子是,1998年6月18日,怀揣着工作赚的2万余元现金的刘强东,前往中关村创业摆柜台,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在短短两年内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光磁产品代理商,他的柜台名叫“京东多媒体”,是“京东商城”的前身。

    从1998年中关村不起眼的电子商品柜台,到上市时市值达300多亿美元的京东商城,刘强东用了16年的时间证明自己。但带给许许多多刘强东们“第一桶金”的中关村,这个曾在中国电子科技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地方,仍需重新证明自己。

    转型路口

    中关村曾是国内最大的消费电子集散中心之一,太平洋广场、e世界、鼎好和海龙四大卖场引领着中国电子类产品消费的风向标。

    开业于1999年的海龙大厦,连续几年的日均客流量在3万~4万人次,到2006年年底,有超过7000万人次的客流来这里,当年,现已关闭的太平洋数码城每天也有4万人进出。

    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