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新一轮地方版“4万亿”摸底:大体量投资存隐忧(2)

    投资率:由西到东递减

    虽然各地经济对投资拉动的依赖在不断加大,但具体到各地,则有比较大的差异。

    本报记者对全国30个省市区(因甘肃未公布数据,故没有计算在内)统计发现,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多省区的投资总量接近甚至超过了GDP,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额/GDP)最高的几个省区均在西部,其次是中部,东部发达地区几个省市最低。

    统计发现,投资率最高的是青海和贵州,两省均达到了135%。其余超过100%的省份中,除了辽宁,其余如西藏、宁夏、陕西等均为西部省份。而像重庆、四川、新疆和云南等中西部省份投资率虽然没有超过1,但也都在80%以上。

    东南沿海省份则集中排在最后几位。其中,上海以24.26%的投资率垫底,广东和北京也均在35%上下,浙江、山东、江苏虽然好一些,但也只是在60%左右,与中西部有比较大的差距。

    贵州省政府参事、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表示,投资拉动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都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就越是投资不足。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在这个过程中,投资的权重就非常重。”

    “这也是符合目前西部实际情况的一种选择。”胡晓登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西部地区出口的绝对量很小,由于经济滞后,内需消费也十分有限,投资才是最主要的动力。

    “这两年贵州的招商引资是好戏连台,这对贵州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胡晓登说。

    刘成玉表示,东部的产业基础比较好,产业链也比较完整,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可供开发的新领域和投资的空间已经不大。东部是先有产业,再有城市化。相比之下,西部是先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形成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框架,再慢慢集聚相关的产业和人口。

    “西部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现在还有很大的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陕西省政府参事、陕西省社科院区域发展咨询中心主任张宝通说,只有加大投资力度,才能改善西部的发展环境,才能有效拉动消费。

    胡晓登表示,与中西部相比,沿海地区的出口贸易下滑,也正是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一个时机,因此发达地区的投资可以向更先进、更优化的方向投资,而不宜再投资在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再大规模投资也已不可能。

    目前,东部的一些城市投资率都比较低,以广、深为例,广州投资率仅为25%,深圳的投资率在各大城市中垫底,仅有16.7%。

    投资依赖的隐忧

    尽管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十分明显,但过度依赖投资的隐忧也同时存在。

    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相关债务达10.7万亿元。而根据专家的预计,我国目前的地方债务已经超过了20万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自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加大投资的力度以期拉动经济,只能继续通过银行信贷,而这极有可能进一步推高负债和金融风险。

    而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大力举债,地方融资平台形成政府性债务后,第一还款来源是土地出让收入。

    广东当代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正浒此前对本报记者表示,相当多的城市近几年来的数据显示,土地出让收入相当于其当年一般预算收入的40%到60%,有的城市甚至达到一般预算收入的2倍多。

    彭澎担心,在地方对房地产的依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从经济增速的角度,更不会有动力去严格调控楼市。广东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也表示,地方政府在缺钱的情况下,就会选择发展房地产,“因为房地产的回报最快,收益率也最高。”

    不过对于高负债带来的风险,张宝通并不认同,他认为,中国经济与国外有明显不同,地方政府有大量的地方国有资产做后盾,不用太过于担心负债风险的问题。

    在负债风险之外,地方政府对投资的过度依赖也可能延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厦门大学经济系副教授丁长发表示,依靠大规模基建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仍是在走财政杠杆推动经济发展的粗放型道路,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就业和产业结构转型作用不大。

    “现在感觉整个经济转型还是没有转出来,基本上还是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还是比较快的,但是真正的转型升级和科技投入基本上还没有太大的改观,整个经济基本上还是以规模扩张为主。”陈金龙说。

    “现在全国从政府到整个企业,还不是转到怎么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基本上还是靠大投入大产出。”陈金龙表示,“相比之下,规模上的扩张比较容易,而内涵式的东西需要人才、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所以这一块走得比较难。”

    大量的投资同时也可能带来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基础设施过剩。尤其是在城镇化的推动下,现在各地都掀起了新城(区)建设的热潮。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在对辽宁等12个省区调研时发现,12个省会城市,平均一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新区。

    在造城运动之下,一些三四线城市由于产业不发达,其劳动力和承载力、实际的居民居住率都不会高,从而形成类似常州、营口、鄂尔多斯等“空城”、“鬼城”的现象。

    上一页123下一页